1999年,初三。班里组织去湘乡碧洲公园玩。经过龙洞乡时,看到路边山坡上有块碑,写着“杨门七雄纪念碑”。当时即跟同学说,这应该是烈士的吧?什么时候,来祭拜祭拜。
虽发此愿,后来又读高中,学习紧,一起聊的同学,又读中专去了,因而,最终未能成行。但这么多年,时不时会想到,因为大家从纪念碑的名字也看得出,毛泽东同志家为中国的解放民族的独立牺牲了六个人,而杨家,则牺牲了七人。
拜网络所赐,杨门七雄的名字,在网上能查到,他们是杨幼麟、杨次麟、杨再麟、杨淑梅、杨淑英、杨母张福慧、杨幼麟之妻沈素之。
七人之中,杨母与沈素之的资料,未查能到。牺牲最早者,是杨淑梅,1905年生,1928年10月1日被捕,狱中受尽拷打,坚决不吐露秘密,最终牺牲,时年才23岁。
而杨幼麟的经历,最具代表性。因其父祖均为当年西征的将领,他1899年出生在哈密。1912年父亲去世,1913年其母带着儿女回到了湘乡龙洞。
杨幼麟回乡之后,像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一样,先是读书,之后追求进步,趁着大革命的风潮,组织农会。北伐军入湘之后,历任工农运动的领导人。
1925年春,他得知毛泽东同志回到韶山,并开展农民运动的消息,便邀集一些志同道合的青年,翻山越岭——当年,应该是没有韶山直通湘乡的公路,湘乡韶山一带,属于丘陵,山虽不甚高,但一座连着一座——到韶山找毛泽东同志当面请教革命道理,并加入韶山区农民雪耻会,参加反帝爱国斗争。在毛泽东同志和韶山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1925年9月,他在韶山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国共分道扬镳,南昌、秋收等起义暴发。杨幼麟也转入江西。在此过程中,担任过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兼任军事部长等职务。待到几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长征,他因病留在江西继续斗争。同年,不幸被捕牺牲,时年34岁。
需要小小加一笔的是,龙洞还是陈庚和谭政两位大将的故乡。杨幼麟若非牺牲,或许,1955年,也会被授衔为将军吧。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