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百度图片里输入孔子,会出来很多画像。排在最前面的那些,咱注意到两个特征,一个是,都戴着头巾,一个是,两颗门牙露出嘴唇。
为何会如此画?据说,是孔子老家曲阜,流传着他老人家的“七出”。这个七出,可不是后来针对女子的七出之条,而是指——牙齿暴露在唇外,鼻孔朝天,耳朵奇大,眼睛突出,加起来就是七窍突出的意思。
不过,画师们都只将第一个特征特别突出了,后面几个,与普通人无异。
然,实际上,在史记里,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描述——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后一句好理解,说他因此名丘。既为因此,则前面一句,就是丘的来源。
首上圩顶啥意思呢?
司马贞《索隐》:“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我们只要看最后一句,中间低四周高,也即是说,孔子的脑袋顶,是往下塌的。
现实里,也有这样的人,咱也看见过。当然,不是头顶,而是左右。很大可能,是受伤形成。
这个样子,当然不好看,不论在古在今,都是如此——是否正因此,他的画像里,都戴着头巾来遮掩呢?
咱想,应该不是,毕竟,把他暴牙都画出来,也没忌讳,也就不必忌讳其它。
不过,虽然不好看,但很奇特。
正是因为如此,咱才怀疑,孔子,真的如司马迁所言的那般,是圩顶吗?
想想咱们的史书上,多少人帝王交相出生之时,都有异像?什么大腿上长十几个黑点的啊,什么手伸下来,垂到了膝盖以下的啊,什么通体金黄如金甲的呀,最多的,自然就是祥云绕庭院,害得邻居大半夜起来救火的了。
在史记里,世家是来记诸侯的。孔子以一学者而入世家,可见,当时的地位,已拨高不少。虽然还比不得后来最常见的大成至圣文宣王——当然,更比不得西夏仁宗封他为“文宣帝”——总体而言,已能与诸侯分庭抗礼了。
因此咱觉得,并非孔子本来头顶下陷,而是司马迁从其名丘反推出圩顶——以此来证明,孔老夫子,天生就是不一般啊。
屏山石
历史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