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第一篇《念奴娇·井冈山》
《念奴娇·井冈山》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作于1965年5月在重上井冈山之时。此词开篇先描绘了一幅井冈山壮丽的总体风景画图,引出下文词人观览感受,随后又写词人回忆从前的革命事迹。表达了词人对过去非凡峥嵘的岁月的追忆。
念奴娇·井冈山 内容
毛泽东手稿 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白话译文
万木直入青云,延绵千百里,雄奇的大山飞上南天。我旧地重游见到了什么,多了一些楼台亭阁。在五井碑前,在黄洋界上,汽车飞驰盘旋。江山如画,但古时这里曾是沧海。
三十八年恰似一瞬间,人间变了,如天翻地覆。犹记得当时战火纷飞,九死一生如同昨天。独有一腔豪情,天边一轮明月,气势如风雷磅礴。雄鸡一声高唱,一切妖魔鬼怪全都烟消云落。
毛泽东诗词第二篇《七绝•有感》
毛泽东《七绝•有感》写于1958年2月21日.改编自陆游的《示儿》。内容如下:
人类而今上太空,但悲不见五洲同。
愚公尽扫饕蚊日,公祭毋忘告马翁。
毛泽东诗词第三篇《七律·有所思》
《七律·有所思》是毛泽东写于文革初期的惟一一首表现和赞扬文化大革命的诗词。这首诗收录于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 这首缘情言志的咏怀诗抒发了作者对经心发动、亲手燃起的“文化大革命”烈火的感想。
七律·有所思 内容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作品赏析
这首缘情言志的咏怀诗抒发了作者对经心发动、亲手燃起的“文化大革命”烈火的感想。
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上海《文汇报》1965年11月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毛泽东1966年初指责中宣部和北京市委“包庇坏人、压制左派”,提出了“打倒阎王、解放小鬼”的口号;1966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五·一六通知》错误地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进行批判,通知发出同时毛泽东离京南巡,回来后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把斗争锋芒指向了“以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在此过程中,毛泽东一步步战胜中央集体,使文化大革命按其预想发动起来。这便是写此诗时的历史背景。
1966年7月8日,他在武汉给江青写下那封著名的信,可以判断,这封信的基本内容是在滴水洞形成的。除了这封信外,毛在这段期间有无其无其他抒发胸臆的文字?对此,外界长期不得而知,直至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集》,人们才知道,毛在1966年6月还写有一首《七律·有所思》,也是谈他对文革感受的,只是毛未注明写作此诗的地点。
这收诗反映了作者在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历史关头的复杂心境。首联:正是、又来两句,看似是时间上的偶然衔接,其实两者原始具有密切内在联系的;颔联:青松、败叶,阵线分明,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正面描述,分别指革命小将和走资派;颈联:赞颂文化大革命的声威;尾联:遥应开端,把视线收回到南巡主体,暗含作者“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心情。整首诗读来使人深感遗憾,引起沉郁以至苍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