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军衔时,发生过许多有意思的插曲,有不服争衔的,也有高风格让衔的,小编今天就讲讲授衔时的一件趣事。
一提到开国第一大将粟裕,大家就会高度称赞,无论是战功还是威望都是顶呱呱的,可惜当年与元帅“失之交臂”。他不是元帅,却取得了连有些元帅都无法企及的战功;他只是大将,57位开国上将却有将近一半都是他的部下,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粟裕作为第三野战军代表团团长兼首席代表,紧随朱德、贺龙之后第四个铲土。可见粟裕在党和军中的地位、威望。
所以1955年授衔元帅、将军时,是以“资历、威望、战功”为主要依据。毛泽东有意将粟裕封为元帅,但被粟裕推辞了,但毛泽东认为粟裕“大将”还是要当的,而且须为十大大将之首。粟裕对他的军衔问题看得很淡泊,并称:“评我大将,就是够高的了,要什么元帅呢?我只嫌高,不嫌低”。
我们先看看他主要指挥了哪些著名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他先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苏中军区司令员,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车桥战役,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指挥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都是战功赫赫。
现在再看看有那些上将甚至大将被粟裕指挥过。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身为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帐下共有一位大将:张云逸;11位上将:许世友、张爱萍、宋任穷、韦国清、陈士榘、唐亮、叶飞、王建安等。张云逸的革命资历比朱德还要老,在新四军时担任过代军长,粟裕是师长,算是粟裕的上级。到了解放战争时期,粟裕升任华野代司令,而张云逸是副司令,粟裕成了张云逸的上级。至于11位上将,大多是华野各纵队的司令,直接听命于粟裕。
1949年6月,张云逸、许世友准备攻打胶东的长山岛,给粟裕发了一封请示电报,粟裕回电做了一些作战方面的指示。长山岛战役成为我军跨海作战的第一个成功的先例。起初,许世友等人对他下达的命令讨价还价,结果陈毅火了,叫道:“怎么?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我们是经过研究决定的,你们就不要再讲什么价钱了!”不过,许世友等人也都是识货的,几场战役下来,粟裕惊人的指挥能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从此心甘情愿地听命于粟裕的帐下。
除了华野本部,中原野战军如陈赓等几位名将也被粟裕指挥过。1947年12月,毛主席电令:“由粟亲率(华野部队)南下,与陈(赓)谢(富治)会合,并归粟统一指挥,沿平汉向南直迫武汉。”因此,大将陈赓也成了粟裕的部下,同时归他指挥的,还有4位上将:王宏坤、苏振华、谢富治、杨勇。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7月,东北边防军成立,粟裕被任命为司令兼政委,副司令和副政委分别为四野名将:大将萧劲光、上将肖华,另外,上将赖传珠、洪学智、李聚奎这些四野名将也都拨到了粟裕的帐下-----。
粟裕共指挥过4位大将、26位上将,几乎占到了大将和上将的一半!在我军历史上,能直接指挥这么多大将和上将的,可能只有粟裕、林彪等少数几个人,这就是粟裕备受推崇的原因。
1955年授衔时,许世友认为自己只封上将有点委屈和不服,就去找周恩来,想封大将,周恩来说了一句:“粟裕是大将”,就这一句话五个字,让许世友立刻不吭声了。因为他打心眼里对粟裕还是很尊重的,粟裕都是大将,自己哪敢跟他并列?有粟裕在前面,许世友也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