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名将皇亲被他痛骂,不曾想将自己也绕了进去,孙权发飙

(加盟作者秦风1978原创作品,请勿转载)

于禁和糜芳,本来是不怎么相干的两个人。于禁是曹操大将,曾经名列曹魏五虎,而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除了曾经有几个钱外,没多少可观的地方。但事有凑巧,在某一年他们先后当了投降派,于禁被关羽俘虏,糜芳则投降了孙权,最后两人都遇到一个叫虞翻的腐儒,被骂得狗血淋头,这降投得真不是滋味。

大凡人主受降,总有所图:或图厉害,或图人才。糜芳降吴,是将荆州不战而交给东吴,免去了东吴战斗之苦,如论功劳,怎么也得给个大于南郡太守的虚衔当当,以鼓励后来更多的人仿效,来扩大东吴的地盘。可虞翻一骂,弄出了人伦大义,糜芳对蜀汉的不忠就被扩大为了一生的道德伤疤,加上糜芳本来本事不怎么样,于是沉沦于官宦当中,以后有人想投靠东吴的时候就得想想:当年糜芳那么大功劳都没捞到好果子吃,我现在去好吗?

于禁虽然败于关羽,但三十余年的威名仍在,虞翻不依不饶的骂,虽然是维护了道德的尊严,却扰乱了孙权的心神。也许孙权是想收降于禁这位名将的(所以他对于禁隆重接待,结果给虞翻抓住于禁一顿臭骂),现在不敢了,因为于禁的名声已经被虞翻贬低得不能在低了,最后干脆放回给了曹丕。

其实虞翻本人也换过主人,他最先算是汉臣吧?就算不是汉臣,但他曾经是王郎的功曹,无论中间经过了什么,后来他还是投了孙策,难道这里就没有一点“叛”的味道?可当他在孙权座下呆到理直气壮的时候,对降将们发起难来是得理不饶人,难道他如果遭遇战败,就一定会投身刀刃?

尽管两汉大兴儒学,在汉末三国以死来捍卫名声的人也并不多。要列个投降名单,文的武的大的小的一长串,关羽张辽黄权等人就是代表,如果广义一点,比如沮授叛韩馥迎袁绍这类的难道就不是道德污点?看来在道德层面上有某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使沮授可以叛离韩馥,但后来却阻止了他投向曹操。

虞翻本人估计也认可某个临界点,所以他不会认为自己当年的行为后道德亏损,但他认为像于禁糜芳的行为则是不能容忍的。回头看看于禁和糜芳两人。于禁战败投降,个人认为情有可原,世界上本有许多这样的将军,一次战败一定要斗死的往往成不了英雄,而留得有用之身的人可能建立更大的功勋。如勾贱忍辱,后来灭吴;百里视不死,终于报淆山之仇;就算是关羽,当年的投降换来襄樊威震华夏。所以于禁被俘,原不值得虞翻大动肝火。可于禁运气背,遇到个不通情理之人,而后回到中原,又不再被重用,一失足成就了千古恨,人不能与命争呀。

糜芳的叛降却没有一点道理。他是跟随刘备二十多年的大老元臣,亲戚关系,千辛万苦都过来了,而且刘备待他们兄弟不薄,糜竺一直跟在刘备身边,他糜芳也是一郡太守,握有不大不小的实权,这个实权对糜芳的能力来将,是只重不轻的。难道就因为关羽说了一句还当治之?是因为看到了投降孙权的好处?是因为根本没办法抵挡吕蒙的攻击?

我觉得没一条理由站得住脚,可糜芳偏偏做了。这一做不仅他自己留下了千载骂名,连累关羽刚刚高潮的北伐噶然而止,被孙权一刀了事。无论虞翻是什么想法,觉得他的做法都过分了。为了本集团的利益,总是希望其他集团越多叛乱越好,他怎么能老希望别国都是些忠勇将军呢?

怪不得孙权不喜欢他,一次又一次的把他贬谪,直到发配到岭南蛮荒,免得他干扰了好事。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