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他虽是诸葛亮亲属,却无家族智慧,最终惨遭灭门

诸葛恪很聪明,这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中介绍,诸葛恪,字元逊,是东吴大臣诸葛瑾的长子,诸葛亮的侄子。他六岁的时候与父亲一起参加孙权举办的大型宴会。诸葛瑾的长相很有特色,脸很长。于是,孙权在酒席宴间拿诸葛瑾寻开心,命人牵来一头驴,亲自在驴的面部写上“诸葛子瑜”四个字。子瑜,是诸葛瑾的字,这是在嘲讽诸葛瑾的脸是个大驴脸。在座的东吴文武们哈哈大笑。这时诸葛恪上前用粉笔在驴脸上加了“之驴”这两个字,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轻松化解了父亲的尴尬。众人无不惊讶。孙权也非常高兴,将驴赐给了诸葛恪。

过了一阵子,孙权再度大宴群臣,命令诸葛恪把盏倒酒。当诸葛恪来到张昭面前倒酒时,张昭不喝,并称这不符合尊重老人的礼节。这时候孙权问诸葛恪有没有办法说服张昭喝酒,诸葛恪满口应允。他对张昭说道:“当年姜子牙年近九十还在战场上指挥作战,从来不说自己年老。大军征战时您总是跟在最后,饮酒宴乐您却被请到前面,怎么能说我是不合乎尊重老人的礼节呢?”张昭无言以对,不得不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可见,诸葛恪不但聪明,简直可以用神童来形容。孙权对诸葛恪的聪明非常欣赏,命令他辅佐太子。等诸葛恪长大成人后,不断加以提拔,“一应大小事务,皆归于诸葛恪”(见第一百0八回)。孙权临终前,诸葛恪已是当朝太傅,还成了托孤重臣。究其缘由还是因为诸葛恪的聪明获得了孙权的青睐。

孙权之子孙亮继位后不久,曹魏派遣三路大军来犯。诸葛恪令吕据、唐咨、留赞各引一万马步兵,分三路接应。战斗打响后,东吴老将丁奉一马当先,杀死敌将韩综、胡遵,大败敌军。曹魏三路大军全线撤回,东吴的防御战取得大胜。为扩大战果,诸葛恪一面命令给蜀汉的姜维送信,希望姜维在曹魏的西北地区出兵策应,一面率领二十万大军进军中原。在丁奉的建议下,诸葛恪大军很快兵临新城,将该城团团围住,连续数月发动猛攻。

不久后,新城城东北角守军不支,城池即将失守。守将张特定下一计,令一舌辩之士带着新城户籍资料来见诸葛恪,施展缓兵之计。想不到诸葛恪居然真的中计,暂停进攻,守军得到了喘息之机。随后,张特命人拆除城中的房屋修补城东北角的工事。一切完毕之后,张特在城头大骂诸葛恪。诸葛恪大怒,再度挥军攻打,不料被城中乱箭射中额头,翻身落马。眼看主帅受伤,吴军斗志全无,加上天气炎热,士兵多病,战斗力大受影响。

诸葛恪箭伤未愈,又命令全军攻城。此时有手下告诉他:“人人皆病,安能战乎?”诸葛恪大怒,说道:“再说病者斩之!”手下说的是实情,但诸葛恪既不调查也不询问,强行发动进攻命令,罔顾士兵生死,自然引起吴军将士的愤怒。听说诸葛恪要斩杀患病士兵,吴军军心大乱,“逃者无数”,就连都督蔡林也率部本部人马投降了曹魏。眼看军中大乱,诸葛恪这时候才亡羊补牢,乘马视察军营,发现吴军士兵面色黄肿,各带病容。已经无力发动进攻。无奈之下只得发布撤退的命令。曹魏军队得知诸葛恪仓皇撤退的消息后,趁机在后掩杀,吴军大败而归。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可诸葛恪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回到东吴后托病不出,连上朝都懒得去了。皇帝孙亮亲自来到诸葛恪的府第慰问,文武大臣们也纷纷前来问候。这已经给足了诸葛恪面子,但诸葛恪仍觉得心中不安。他担心群臣会私下议论,对自己不利,于是想出了自以为一个“聪明”的办法:派人去搜集官员们的过失,轻者发配远方,重者斩首示众。朝中大臣无不惊恐不安,唯恐性命不保。不仅如此,他还密令心腹张约、朱恩控制御林军。诸葛恪自认为万无一失,从今以后再也没人敢对自己说长道短了。

这几年有句流行语用在诸葛恪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不作就不会死。”诸葛恪的行径引起东吴上下不满。太常卿滕胤认为诸葛恪专权,杀害公卿,有不臣之心,孙氏宗室孙峻也因自己御林军统帅的职位被张约等人替代而非常愤怒。二人见面后一拍即合,决定找皇帝孙亮揭发。此时的孙亮也对诸葛恪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三人立即制定计划,打算利用召诸葛恪上朝之时将其诛杀,除掉这个祸害。最终,不仅诸葛恪被杀,尸体被“弃于城南门外石子岗乱冢坑内”,就连一家老幼都受到株连,无人幸免。

俗话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早年聪慧的诸葛恪却连这个简单的道理都没弄清楚,反倒利用诛杀大臣、封锁消息,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他的聪明不过是小聪明,实则愚不可及。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