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大元帅中,罗荣桓是一个很另类的人。首先,自然是因为他的政工身份,无人可以替代;其次,是他的低调,一生甘居人后,流水不争先,在十大元帅中,他留下来的故事最少。
罗帅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最优秀的副帅,1930年红一军团成立,林彪被任命为红四军军长,因林彪个性太强,不善于跟人相处,因此派谁跟他搭档,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毛主席遍览诸将,最后将目光落在了罗荣桓身上。
罗帅是一个天生善于团结同志的人,在他的辅佐下,林彪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更是将红四军的后勤、训练安排得井井有条。毛主席兴奋地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四军,不是跟林彪团结得很好吗?”
在我军中,林彪军事才能极强,但个性也是极强,能跟他相安无事的人,少之又少,但罗帅却最擅长此道,从红四军,到红一军团,再到八路军115师,最后波澜壮阔的第四野战军,罗帅一直是林彪的副手。可以说,正是有了罗帅的辅佐,林彪的军事天才才能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
(图:平津战役时的罗帅与林帅、聂帅)
但实际上,罗帅并不只是一个副手,在主持大局上同样是卓越的统帅级人物。抗战开始后,毛主席敏锐地洞察到,山东地区的革命基础非常好,资源也非常丰富,只要把山东搞好了,对全国的局势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1939年3月,毛主席亲点罗荣桓与陈光,率115师一部分开赴山东,主持山东地区的大局。
历史证明,毛主席的战略眼光是非常高明的,而且他的识人眼力更是精准独到。罗帅到了山东后,立刻展开了空前未有、极其有效的宣传活动,到1945年10月,山东地区的正规部队已经发展到了27万人,占到了当时共产党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而且地方武装也发展到了50多万人,支持革命的群众达到了2700多万。
关于三野和四野谁更强,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但实际上,四野大多数主力部队,都是从山东调过去的,都是罗帅一手培养出来的。
后来,毛主席高度评价说:“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也就活了。山东把所有的战略点线都抢占和包围了。只有山东全省是我们完整的、最重要的战略基地。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都主要依靠山东。”
连一向最不服人的许世友,也对罗帅极为敬佩。1945年10月底,罗帅被调往东北,离开时,许世友亲自来为他送行,还将自己佩戴多年的一把手枪送给了他。据许世友身边的人说,在十大元帅中,许世友最尊重的人,第一是朱老总,第二就是罗帅。
其实,在调往东北时,毛主席曾主张罗帅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政委兼党委第一书记,但罗帅婉言拒绝了,说:“大敌当前,我是个书生,身体也不好,做做思想工作还可以,指挥作战,林彪同志比我强。”后来,林彪也感慨地说:“罗荣桓同志是以革命事业为重的同志。”
到了东北后,罗帅再次发挥出了惊人的才华,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在东北发展了164个独立团,共37万多人。因此,说罗帅是“四野之父”也毫不为过。
(图:毛主席为罗荣桓授元帅衔)
在生活中,罗帅也是以清廉、低调著称。1956年,罗荣桓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按照规定可以增加工作人员和专车,但罗帅一概不要,一直到去世,身边都只有一个秘书。而且,为了体谅秘书,罗帅很多事都亲力亲为,轻易不麻烦秘书。
有一次,罗帅去云南昆明视察工作,刚走出舱门,罗帅就见下面站满了人,知道是当地的领导安排来迎接的人。罗帅转身又回到了机舱,让秘书传话:我不是钦差大臣,不需要这么多人迎接,你们什么时候都走了,我什么时候下去。
当地领导无奈,只好让大家都回去了,只有几个最高领导留在那里。罗帅这才下了飞机。
罗帅的孩子上小学时,每次都是坐公共汽车,从来不敢蹭父亲的车。有一次,学校放学晚了,罗帅的秘书有点着急,就秘密地让司机去把孩子接了回来。结果被罗帅发现了,大发雷霆,对秘书和司机吼道:“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接送他们上学的!别的同学可以坐公共汽车,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司机小声申辩说:“别的领导家的孩子也都有专车接的。”
罗荣桓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大声说:“别人可以,我的孩子就不行!”
后来又有一次,学校放学太晚,已经没有公共汽车了,罗帅的两个孩子只好走路回家。其实罗帅在家里又何尝不担心,但他一直装着没事的样子,直到孩子们满头大汗地进了家,罗帅才一块石头落了地,还表扬他们说:“你们做得对,今天你们搭不上车走着回来,不怕苦,不怕累,这种精神要发扬,要长久地保持下去。”
因长期带病工作,罗帅的身体越来越衰弱,1963年12月15日,罗帅逝世前一天晚上,拉着夫人林月琴的手,说:“我死以后,分给我的房子不要再住了,搬到一般的房子去,不要特殊。”
12月16日晚上,毛主席主持会议,在会议开始前,毛主席站了起来,用低沉的声音对大家说:“就在今天下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我们敬爱的罗荣桓同志因病逝世了。在这里,我提议,为罗荣桓同志默哀三分钟,以表达我们的怀念。”
12月19日下午,中央军委为罗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都来了,还有在京的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聂荣臻、叶剑英七位元帅,都来为罗帅送行。
在罗帅的遗体前,毛主席深深地鞠了三个躬,向与他“一辈子共事的人(毛主席语)”表达了最后的敬意。
当天深夜,毛主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