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宋徽宗的儿子偷着考上了状元,结果被徽宗痛骂了一顿

在古代,科举的一个重要的初衷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老百姓中选拔人才,各朝各代还专门出台了一些规定,比如已经当官的不能再当状元;两人水平难分高下的,以寒门学子为先,不能不说都是很伟大的规定。

那么,如果皇帝家的孩子也参加科举,他们能不能当状元呢?在宋朝,就出现过两个这样的例子,他们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到了状元,却又被皇帝给否掉了。

(图:宋徽宗画像)

第一位叫赵楷,宋徽宗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继承了老爸的艺术细胞,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在他17岁那年,即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年),赵楷瞒着家人,偷偷跑去参加了考试。因为试卷都是糊名的,小赵可能也化了装,所以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份。

直到拆封填榜的时候,徽宗一看,状元——赵楷,怎么跟我家小三子一个名?赶紧把赵楷叫来一问,果然是他。徽宗很生气,责怪他说:“科举考试是为了提拔天下的读书人,你一个皇子跑去凑什么热闹?”

赵楷很委屈,我也是读书人啊,为什么不能参加科举?旁边的主考官也替他说话:“考官们事先并不知道他的身份,这个状元完全是他凭自己的实力得来的,我看……”

徽宗一挥手,“这事儿没得商量,皇子绝不能当状元!”

主考官没办法,只好把第二名提到了状元的位置。这位新状元,名叫王昂,江苏江都人。

其实,这位王状元也不是普通人,他有个叔叔叫王珪,王安石那一科的榜眼,高居宰辅长达16年,是北宋时期的名相。

不过,王状元没他叔叔那么大的能量,在历史上没什么作为,流传下来的故事也不多,最大的新闻就是曾作为特使接待过金国的使臣,结果因为表现不好,给朝廷丢了面子,被罢了官。

(图:徽宗经典的瘦金体,太美了)

至于原来的状元赵楷,也跟他老爸很像,艺术才能一流,但治国不是很在行,后来靖康之耻时,跟他老爸一起被抓去了金国,再也没回来。

48年后,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又出现了一次类似的例子,这个人叫赵汝愚,皇室的宗亲。

赵汝愚同学从小就身怀大志,曾声称:“大丈夫留得汗青一幅纸,始不负此生!”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26岁的赵汝愚踌躇满志地参加了考试,名列榜首。结果宋孝宗一看,虽然不是我儿子,但也是我家的亲戚,要是当了状元,让天下的读书人怎么想?于是就把原来的榜眼萧国梁提到了第一。

萧国梁知道自己是怎么拿的这个状元,在向皇帝谢恩的时候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豫龙飞之选,淮安序次已当先;无汗马之劳,酂侯何功而居上。”意思是当年的韩信虽然将兵百万,拓地千里,但功劳居首的还是我家的老祖宗萧何。

可惜,这位萧状元也跟上面那位王状元一样,在历史上没什么存在感,最后只做到了朝奉郎,正六品,连《宋史》都没给他们立传。

不过,在萧状元的老家福建永泰县,却从他开始一连出了三个状元,即三年后的郑侨和六年后的黄定。现在永泰县还有座连奎塔和三元祠,就是专门纪念这三位状元的。

(图:赵汝愚同学长得挺有个性)

值得一提的是,原来的状元赵汝愚就牛x多了,官居宰相,对宋宁宗有拥立之功,去世后配享宁宗庙廷,为大宋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听听元朝名相脱脱对他的评价吧:“方孝宗崩,光宗疾,大丧无主,中外汹汹,一时大臣有畏难而去者矣。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收召明德之士,以辅宁宗之新政,天下翕然望治,其功可谓盛矣。”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