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历来争夺天下,少不了物质上的充实,军事上的强大。而三国时期的曹操,正式因为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才使得自己的势力迅速发展起来。他靠什么起家的呢?那就是盗墓!
历史上大规模的盗墓行为都掺杂有官方性质,但设专门盗墓机构的,最早应该是曹操。史书中称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门研究、执行盗墓,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专业的盗墓者。据说为了筹集军饷,曹操想到陪葬甚丰的芒砀山王墓,这里是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
曹操盗墓非常狠和彻底,“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隳突”就是破坏的意思,破坏得很彻底,这也是盗墓者的典型性行为之一。
曹操盗墓时不可能不考虑社会的感受,所以他应该是有借口的。那么,曹操以何名义盗掘了刘武(刘武,刘邦孙,汉文帝嫡二子,汉景帝中元六年(前144年)六月初六,暴病而亡,谥“孝”,史称梁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的墓?史书上没有说,我们可以推测一下。
大家都知道,1928年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清东陵时,是借军事演习的名义进去的。曹操会不会这样?唐代大文人欧阳询等编撰的 《艺文类聚·宝玉部上》(卷八十三),转引《曹操别传》称,“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 ”
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编《水经注疏》,在转引《艺文类聚》上段文字时,将“操别入砀”易为“操发兵入砀”。这句话这么一改,曹操盗墓的由头便露出马脚了,曹操盗墓还真如孙殿英那样,是以军事行动为幌子,很可能也说是军事演习,才开拔进墓区的。
汉梁孝王刘武和李王后的陵墓有北京“十三陵”4倍大,人称“天下石室第一陵”。刘武处“文景之治”、国富民丰的年代,墓室总容积达1367立方米,与皇帝享用的规制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武的封地,正处于最富足的中原地区,富可敌国,死时家里还有黄金四十多万斤。过去对贵重金属的计量单位一般都是“两”,这里用“斤”来形容,可见刘武家财富之丰厚程度了。随葬品数量应该是很惊人的。
曹操单单选中刘武的墓,就是看上了他墓中大量的随葬宝物。
曹操亲临现场指挥取宝,仅凭这一次盗掘所得,就养活了手下全军将士3年。而让考古专家不解的是,梁孝王墓的墓道都是用上千公斤的巨石封死,那时没有大型起重设备,曹操手下靠什么打开陵墓的?
1981年,江苏徐州龟山汉墓发掘时,也发现了用与刘武墓相似的条形巨石,堵塞墓道。龟山是西汉楚王刘注夫妻墓,是刘武的本家。刘注夫妻墓也相当豪华,是把整座龟山凿空了做成的。用于堵塞墓道的石头,每块塞石重达6-7吨。
但如此严密的反盗墓手段,也让盗墓者破解了。当年的盗墓者,在塞石上打了“牛鼻眼”,中间穿进绳子将塞石一块一块拉了出来,由此得以顺利进入墓室。但这里又有一个疑问了,这伙盗墓贼是用什么方法将这么重的塞石拉出来的?曹操的手下是不是用了同样的手段,将刘武墓盗开的?没有人能说得清,这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曹操到底盗取了哪些宝物?史书上也没有交代,说得太笼统。但有一样东西极有可能是曹操盗走了刘武穿的金缕玉衣。
玉衣,是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又称“玉匣”,当时迷信认为,穿了玉衣可保尸身不腐。玉衣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编缀而成,一件玉衣,一个工匠需要花费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做出来,因此相当珍贵。而因为串起玉衣所用丝线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金丝、银丝或铜丝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 “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对应的等级分别是帝王、诸侯王、公侯。而在实际葬事使用中,并非这么严格。
刘武的财富实力超强,殓服自然不会是银缕玉衣或铜缕玉衣,而应该是金缕玉衣。
这件在今天看来价值连城的衣服哪儿去了?从《艺文类聚》上看,刘武的葬具棺材都让曹操给撬开了,那身金缕玉衣不是他拿走了,会是何人?
还有一种可能,如果没有盗走,就是让曹操破坏了。或许那个时候并不把金缕玉衣当成什么宝物,在考古中曾发现,古代盗墓贼干过抽出玉衣的金缕而扔掉玉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