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读书是毛泽东伴随一生的兴趣爱好。在毛泽东阅读的过程中,喜欢在内容旁边进行评注,记录下自己的看法。其中,在主席纵览中国古代历史文学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自然是不能错过的名著。那么,关于三国里面的人物,毛泽东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自1906年开始到1976年9月逝世前,毛主席品读三国历史的时间竟然达到了70年。结合《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毛主席详细点评了三十多位三国里的人物。其中,毛主席最为推崇的就是自己去世前都赞赏过的曹操。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在对河南省安阳地区进行考察的时候,对着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这里就是曹操当年操练水军的地方,曹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在毛主席看来,曹操统一了北方中原地区,帮助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并且为司马氏的统一奠定了良好基础。
1958年8月,毛泽东在给各大协作区主任开会的时候又提到了曹操,毛泽东表示:曹操大骂汉献帝“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也是存在一定道理。在毛主席看来,希望与会众人能够体会到群众的重要性。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基本上都表明了毛泽东对于曹操的喜爱。由此,对于爱恨分明的毛主席,在三国人物中最讨厌哪个呢?
这个人就是三国初期的荆州牧——刘表。可能在不少人看来,刘表只不过是一个平庸的人物,又如何让毛泽东感到厌恶呢?首先,在毛泽东看来,刘表这个人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在三国初期,占据人多富裕之地的刘表,不管是北进中原,还是东西征讨,都可以极大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尤其是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时,刘表如果抓住机遇偷袭许昌,完全有可能和曹操争天下。但是,刘表却甘愿活在荆州的温柔乡里,也即不思进取。
针对目光短浅的刘表,毛主席一针见血的指出“做土皇帝,孟德不为”,也即曹操和刘表位置对调的话,曹操一定不会像刘表这样安心做一个土皇帝。另一方面,刘表的为人也是毛泽东非常唾弃的。在曹操在许昌执掌朝廷大权后,刘表这个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既想讨好曹操,又跟曹操的对头袁绍关系暧昧。这种骑墙派的风格,在主张光明正大行事的毛主席面前,自然不会得到后者的尊敬。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刘表和曹操之间,毛泽东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参杂着主观情绪。由于自己非常喜爱曹操,自然会不知不觉的贬低曹操的对立面——刘表这个人。由此,客观的回到三国历史上,刘表在治理荆州、发展教育等领域,也有自己可取的地方。总而言之,在评价三国历史人物上,毛主席不仅善于总结历史人物的优缺点,还讲究学以致用,也即落实在自身的工作和实践上,而这正是其永远值得学习的地方。
文/情怀历史
(漫谈三国:六十)
:情怀历史 id:qinghuaili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