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宝典》大家都知道,但是《葵花宝典》是谁写的大家都不知道。风月君前几年写金庸时候曾经看过好多高人的解读,但都差强人意,不能让风月君信服。这里就不评论几位写金庸混出名堂的高手了,否则显得风月君嫉贤妒能似的。写金庸风月君最佩服两个人:刘国重,新垣平。余皆了了,不足道。无非蹈他人余迹,博几分浮名薄利而已。
金庸
《葵花宝典》这门武功出自《笑傲江湖》,最基本的介绍来自于第三十回《密议》中少林寺方丈方证大师对令狐冲的解释,粘贴如下:
方证抬起头来,望着天空悠悠飘过的白云,顿了一顿,缓缓说道:“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著。至于这位前辈的姓名,已经无可查考,以他这样一位大高手,为什么在皇宫中做太监,那是更加谁也不知道了。至于宝典中所载的武功,却是精深之极,三百余年来,始终无一人能据书练成。”
方证
这是全书唯一关于葵花宝典出处的记载,关键词四个:前朝,宦官,高手,三百年。
首先说说前朝是那一朝。由于《笑傲江湖》的设定是没有朝代的,它可以是任何一朝,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写道:“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类似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至于我们熟悉的明朝,那都是影视灌输所致,金庸本人是不置可否的。因此朝代问题可以不讨论。有人以明朝为羁縻,往前推三百年找人物,其实本身的设定就是错误的。前提假设都错了,导出来的结论会是正确的吗?
笑傲江湖
因此如果没有朝代的限制,那么三百年之类的时间限制也可以忽略。因为任何朝代都能往前推三百年。于是剩了两个因素:宦官,高手。
那么这位宦官高手是谁,此人大家都熟悉,高力士。
高力士
高力士本姓冯,是越国公冯盎的曾孙。冯盎“世居南越,少有武略”,一次李世民派他平叛,盎持弩语左右曰:“尽吾此箭,可知胜负。”连发七矢,而中七人,贼退走,因纵兵乘之,斩首千余级。冯盎有子三十人,有的“勇而有谋”,有的“以豪侠闻”,都是一时豪杰。
冯盎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冯盎去世,家道逐渐中落。嗣圣元年(公元684年),高力士出生,本名冯元一。不久,冯家因罪被抄家,冯元一被送到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那里。李千里是李世民的孙子,吴王李恪长子。当时武则天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唯独李千里幸免,究其原因两点。一是当年吴王李恪(也就是李世民抢了李元吉爱妾生的孩子)被长孙无忌杀害,与武则天有一份兔死狐悲的交情。二是李千里能干,常常搜集祥瑞孝敬武则天讨其欢心。
李千里
于是李千里就把冯元一和另一个男孩净了身,取名力士和金刚,送入皇宫。其实这一招没用好,因为武则天喜欢没净身的,不喜欢净了身的。当时好多人都是送“阳道伟岸”的须眉男子给武则天,为此还有诤直大臣跟武则天提了意见,武则天微笑而已,还有这回事,我真不知道。
武则天很喜欢冯元一,“以其强悟,敕给事左右”。“给事”就是“给事中”,具体负责审议封驳诏敕奏章,有异议可直接批改驳还诏敕。百司奏章,得驳正其违失,事权甚重。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换言之,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
武则天
跟许多宦官一样,冯元一拜了个干爹,名叫高延福,也是宦官。因此改名高力士。长大后身强体壮,长六尺五寸。唐代一尺相当于现在30.7cm,六尺五寸就是两米差一点点。跟武三思和唐玄宗关系极好。当时的唐玄宗还只是临淄王,朝不保夕,很不得志,但是当朝红人高力士却能倾心交接,可见高力士和李隆基也有一份过命的交情在。
李隆基
接下来进入正题。唐睿宗延和元年八月(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同月改元先天。但是李隆基此时处境凶险,太平公主虎视眈眈,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经呈白热化态势,太平公主养了好多武功高手,时刻图谋将他暗杀。因此李隆基每天晚上不敢闭眼睡觉。
于是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小事即专决,虽洗沐未尝出,眠息殿帷中,徼幸者愿一见如天人然”。帝曰:“力士当上,我寝乃安。”什么意思,李隆基为了能够睡个安稳觉,派高力士当了贴身侍卫,那怕在他洗澡或者睡觉的时候,高力士都在身边护佑,形影不离。那些刺客们看见高力士,如见天人,根本不敢靠近半步。李隆基于是叹服,只要高力士给我值班,我才能睡个安稳觉啊。
先天二年七月(公元713年),唐玄宗杀死太平公主,同年十二月,改元开元。这一年时间的惊心动魄,只有高力士和李隆基知道。
太平公主
之后高力士宠望极隆。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等“皆厚结力士”,唐肃宗在东宫,“兄事力士”。它王、公主呼为翁,戚里诸家尊曰爹。翁的意思为父亲,爹的意思为叔叔,跟现在的词义不同。就是说,那些王孙公主将高力士当成李隆基一样尊敬。“帝或不名而呼将军”。李隆基不叫高力士名字,直接称呼“将军”。
李林甫
高力士一般在唐玄宗的寝殿一侧帘帷中休息,李隆基于是在寝殿旁边专门给他盖了一座僻静优雅,曲折幽深的小院子,专门练习武功。堪比东方不败在黑木崖上的练功房。(中有修功德处,雕莹璀璨,穷极精妙)
玄宗晚年,惮于庶务,就想“以天下事付林甫”,自己学习“吐纳导引”之术,问高力士行不行。高力士说,“天下柄不可假人,威权既振,孰敢议者!”帝不悦,力士顿首自陈“心狂易,语谬当死”。帝为置酒,左右呼万岁。
什么意思,玄宗想把俗务推掉,一心跟高力士学习内家功夫,但是高力士不教。认为皇帝学武是不务正业,像后来的一灯大师,好好的皇帝不当,学武学的出了家。李隆基碰了钉子,很不高兴,高力士于是解释,“心狂易”。这表面是说高力士自己内心狂乱,信口胡扯,其实是提醒李隆基,你的心“狂易”,不适合练习内家功夫,怕走火入魔。一旦走入岔道,“谬”了的话,肯定有死无生。李隆基一听有道理,于是释然开怀,请高力士喝酒了事。
一灯大师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大唐第二剑术高手李白进入长安,受到了李隆基隆重接待。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辇是一种二人抬软轿。唐玄宗下了轿子,把李白请入宫中,亲手调了一碗羹汤给他醒酒。
步辇图
也就是在皇宫里,李白和高力士两位武学高手进行了第一次交锋,那就是脍炙人口的“力士脱靴”。
“力士脱靴”的记载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及出,上指白谓力士曰:此人固穷相。”
力士脱靴
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李白为啥要让高力士脱靴。第二,啥叫失势。
李白和高力士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二人根本不认识。此时的高力士58岁,李白41岁,高力士是太子叫哥哥公主叫叔叔的人,李白为啥要给他难堪让他脱靴。而且高力士为啥要给他脱靴,玄宗为何会允许李白这种无礼举动。按照段成式的说法,玄宗一来被李白的风采倾倒,二来高力士失势,就是说此时正不被唐玄宗待见,因此没办法,在唐玄宗的压力下只好给李白脱了靴。
那么高力士在天宝元年“失势”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他正“得势”。《新唐书》记载:“天宝初年,(高力士)加官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晋爵号渤海郡公”。换言之,权焰正炽。那段成式为何要说他失势,因为这里的失势并非指他失去势力,而是指他“下面没有了”。
失势也叫“去势”,也就是男子将生殖器阉割,成为宦官。
去势
那么李白为啥要让高力士脱靴,而高力士心甘情愿给他脱,原来这是一场真正的高手对决。我们知道,真正的高手对决方式都不是靠打打杀杀进行的,而是在下棋吃饭喝酒吃茶等日常行为中一决胜负。比如段誉遇到萧峰,二人就靠喝酒比拼内力。
李白让高力士脱靴也如是。李白此时剑术大成,就想找高手较量较量。而高力士正是敌手。这场比拼让二人惺惺相惜,李白于是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于是没有在皇宫留恋,而是仗剑江湖,去了安禄山营地刺探情报。
剑侠李白
李白为啥不在皇宫呆着,因为他不是奔着翰林去的,他入宫是为了给唐玄宗当警卫,干高力士的活。李白的武艺高于文艺,剑术高于艺术。可是跟高力士较量之后,发现有高力士在,唐玄宗不会有危险,自己呆着也是闲人,于是跟唐玄宗交了底,想出去发展,唐玄宗很高兴,给了他好多活动经费,也就是所谓“赐金放还”。
李白出了长安,表面上游山玩水,其实都在为唐玄宗收集情报,尤其他孤身一人深入险地,打探到安禄山图谋不轨的证据后,第一时间回来秘密报告了高力士,高力士把他的情报收集汇总,报告了李隆基。
他跟李隆基说:“北兵悍且强,陛下何以制之?臣恐祸成不可禁。”其指盖谓禄山。帝曰:“卿勿言,朕将图之。”第二年安禄山造反。
安禄山
安禄山突破潼关,唐玄宗仓皇西遁,走到马嵬驿,将士们兵变,打死好多人,李隆基不明情况,不敢出来。高力士出来问明情况后跟李隆基说,将士们要求处死杨贵妃。李隆基百般无奈,问高力士,怎么办。高力士说,杨妃不死,祸不可解。李隆基说,这事你去办。于是高力士进了后堂,把杨贵妃杀了。
那么杨贵妃是怎么死的。有人说是用白绫缢死的,有人说是被乱军杀死的,有人说是吞金而亡的,不一而足。其实都不对,杨贵妃根本没有死,她的死只是假象。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她没死,高力士等人是怎么骗过那些验尸的士兵的。这些人是亲眼看见杨贵妃死去方才散了的。原来,她只是被高力士用针封住了穴位。
杨贵妃
欲知后事,且听下回,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