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除毛主席之外,还有多少开国将领婉拒元帅和大将军衔?

毛主席既是党的领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全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可谓雄才大略,居功至伟。授予他大元帅军衔,既是理所应当,也是众望所归。但是,毛泽东却虚怀若谷,坚辞不授大元帅军衔。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史所处的历史地位、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所形成的崇高威望,决定他是大元帅的不二人选。

其他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如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人在战争年代功勋卓著,在授衔之前,也都谦辞元帅或大将军衔。

从1955年春天开始,彭德怀、罗荣桓就带着总干部部拟制的名单和几个方案,分别与中央军委的各位委员交谈,共同对每位将领的定衔磋商、定案。

所有参与军衔评定的人员都认为:依毛泽东等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建立的功勋和在军队的资历、威望、任职等历史情况,应该给他们授衔和授勋。

在最初的授衔方案中,准备授予毛泽东大元帅军衔。元帅初拟13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大将14人,除后来公布的10人外,还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

不久,总后勤部根据分工和最初拟定的授衔方案,组织军需生产部门参照苏联军队礼服和军装的样式,设计出了元帅、将、校、尉,乃至士兵的各种服装,并制出样装送中央军委审定。

那套最精美的大元帅礼服,毛泽东也亲自过目了。

大元帅的军衔符号和礼服,是总后勤部指定其所属天津军需工厂的女工们,用纯手工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绣制出的大元帅肩章熠熠生辉,肩章由国徽图案和元帅星徽组成。

听完汇报后毛泽东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根据国际国内的经验,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评军衔好!”

毛泽东又转身,询问已经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评啊?”

他们俩摆摆手:“不要评了。”被列入大将名单的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也纷纷表态:“不要评了,不要评了。”

后来,党中央又决定,凡是1952年没有参加军队评级,又转到地方任职的领导干部,包括驻外使节,一般都不参加评定军衔工作。

【资料来源网络,有改动】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