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吴佩孚的复杂人生:军阀也可以不贪不色不卖国!

民国时的北洋军阀,受国内教科书的影响,在民众心中一直都是脸谱化的形象,其实对民国的军阀要客观看待,还原历史真相。皖系军阀段祺瑞在个人品德上,可以说基本无大瑕,他一生没有自己的房产,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而直系军阀吴佩孚不但私德堪比段祺瑞,在政治才能方面更加突出,如果说北洋军阀谁有统一中国之才,那只有吴佩孚。可惜最后败于蒋介石之手,本文不谈吴佩孚对民国宪政的功过,只谈其私德。

吴佩孚一生饱读圣贤之书,人称儒帅。吴佩孚不但文韬武略冠绝当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个非常忠义感恩的人,一生对曹锟忠心不二,哪怕曹锟倒行逆施拖了后退。

吴佩孚的治军之道,在于以儒将兵,即以传统的伦理道德来维系军心,吴佩孚是个“帅才”,不但能从战略战术上考虑问题从而打赢战争,而且要在军中搭建牢固的思想价值体系,由此而生出超常的凝聚力,由凝聚力而生出超强的战斗力。时人称他为“玉帅”。吴佩孚部下要恪守传统道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即此礼教两字,质言之,就是三纲五常、五伦八德。”,吴还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部下,聚拢人心。吴佩孚以伦理道德的拒新复古来重塑军队的思想灵魂,这个做法的对与错暂且不论,单就其个人的人格魅力,还是很值得称道的。

吴佩孚之异常廉洁为他赢得了至高的威望。他统率过几十万大军,但却没有一点私蓄,也没有半亩的田产。与此相应,他的生活也极其俭朴。三十岁才娶了发妻李氏,李氏无出,在母亲坚持下纳妾张佩兰。李氏去世后,他一直与张佩兰相伴,始终不离不弃。张劝吴纳一小妾,不要断了吴家香火,吴坚决不肯。1922年,一个德国贵族女子迷上了吴佩孚,不远千里跑到洛阳,向他当面求爱,被他拒绝,该女子还不死心,回到上海,不断给吴佩孚写情书,几个月后,所有的情书都没开封的退了回来,最上面的一个封面上写着“老妻尚在”四个大字。

吴佩孚一生特别讲究“信”字,至死不渝。他说过不借外债,果然一生没向外国人伸过手,哪怕这笔援助能让他起死回生。他说过不出洋,果然一生没离开过中国,哪怕境遇十分的凶险。他说过不入租界,果然一生没进过洋人的地盘。吴佩孚下台后生活清苦,张学良经常接济他,但张学良丢失东三省后,他依然毫不留情地大骂张学良,害得张学良从此不敢见他,以后接济吴只是派人把钱送去,自己不敢面对他。日本在侵华过程中不断拉拢他,都被他断然拒绝,抗战爆发后他积极为抗战出谋划策,虽然身陷日占区,但决不跟日伪同流合污。

1939年年底,他吃饺子时被一粒骨碴硌伤了牙,几天后,两腮红肿,疼痛难忍,有人劝他到医疗条件较好的东交民巷的外国医院就诊,他宁死也不去,十几天后果然与世长辞了。

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的高下,不是在他生前,而是在他死后;不光要听他生前好友部下的评价,而且要听他的敌人的评价;不光要听一个敌人的评价,而且要听所有敌人的评价。如果一个人死后,他的生前所有的敌人都对他肃然起敬,那么这个人的人格肯定有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吴佩孚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吴佩孚去世后,北平的日本占领军和伪政权立即隆重祭奠这位秉持民族大义、始终不肯屈就(伪职)的人,日军侵华最高司令官也参加了公祭仪式,华北沦陷区的各省市三日之内均下半旗致哀。

曾经与吴佩孚有过殊死搏斗的国民党,(国民政府)在陪都重庆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追赠吴佩孚为一级上将(这对民国的军人是一项至高无尚的荣誉)。蒋介石亲致唁电至北京吴公馆: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许国,比岁以还,处境弥艰,劲节弥厉,虽暴敌肆其诱胁, 群奸竭其簧鼓,迄后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义炳耀,海宇崇钦。先生之身虽逝,而其坚贞之气,实足以作励兆民,流芳万古。

因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大罢工而结下血仇的共产党,在吴去世后,也以一定的方式表示出哀悼之情。时驻重庆的中共元老董必武对记者发表谈话说:吴佩孚虽然也是一个军伐,但有两点却和其他的军伐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国历史上伟大的人物是关、岳,他在失败时,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势时还能自践前言,这是许多人都称道他的事实。第二,吴氏做官数十年,统治过几省的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他没有私蓄,也没置田产,有清廉名,比较他同当时的那些军伐腰缠千百万,总算难能可贵。

另外还有许多他生前的政敌、军敌都对他的死表示出内心的哀悼,并对他的人格表示由衷的钦佩。

吴佩孚手下有一位师长,在吴死后,于其墓旁建成两间陋室,自愿充任守墓人,长年居住守护在这里。后来在附近村里的一个学校当了工友,维持生计,仍住在陋室里守墓。直到“文革”来了,此人就不见了。几十年如一日,居住在荒僻的墓旁茅屋,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如果不是出于对墓中人的极度爱戴,任谁也是做不到的。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