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衔是军人地位和荣誉的象征。军衔评定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行赏”,必须坚持公道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正规武装力量,须实行军衔制才能与世界各国军队等齐。加之在战斗中没有军衔容易发生“扯皮”现象,这个问题在朝鲜战争初期就很突出。因此,建立军衔制度成为解放军需解决的问题。当时由于新中国与苏结盟,在酝酿解放军军衔过程中也借鉴了苏联军衔制度的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肩章。网络图
1955年1月14日至15日,彭德怀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军委座谈会,16日,彭德怀和罗荣桓联名将授予元帅军衔的名单和意见初步方案报告给毛主席和中共中央,而元帅军衔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其中大元帅军衔授予时任军委主席毛主席。
毛主席获知此消息后,随即表示拒绝。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为此专门开会进行讨论,由最高立法机构议决此事。会上,包括不少民主人士在内的常委会委员们都认为毛主席在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进行的革命战争中,功勋卓著,理应授予大元帅军衔。
主持会议的委员长刘少奇,知道毛泽东不愿授衔的态度,无奈地表示:“你们不是经常见毛主席吗,你们见面后当面去说服他,争取他的同意,这次会议不作决定。”之后,很多同志都劝说毛主席接受大元帅军衔,但毛主席都是一口回绝:“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最后大家都没能说服他。
毛主席为何不接受“大元帅”称号?
最流行的说法是毛主席为了使评衔工作顺利进行,主动提出不授大元帅军衔,为全军官兵树立了标杆、作出了榜样。正是毛主席以身作则,一大批共和国缔造者放弃评衔,许多矛盾得以顺利解决。
在一次座谈会上,毛主席问身旁的刘少奇:“你在部队里搞过,你也是元帅。”刘少奇当即表示:“不要评了。”他又问周恩来、邓小平:“你们的元帅军衔,还要不要评啊!”他们俩都摆手说:“不要评了,不要评了。”毛泽东又转身问过去长期在军队担任领导工作、后来到地方工作的邓子恢、张鼎丞等同志,他们也都表示不要评了。
其实,毛主席还认为穿上大元帅服就不好开展群众工作了。
1955年8月下旬,彭德怀、罗荣桓等到中南海向毛泽东等汇报评衔工作进展情况。毛泽东听完汇报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呀,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最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经过考虑,决定不授予毛主席大元帅军衔。(欢迎关注“新史记”号:xsj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