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4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在会上,伸出的一根手指头,郑重宣布:中国政府决定,人民解放军减少员额100万。
实际上,早在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一个月之后的中央军委座谈会上,邓小平就表达了一个惊人的决心:大裁军。邓说:裁军是个得罪人的事,我来得罪吧,不把矛盾交给新的中央军委主席。
按照规定,中国将裁减约占当时全军人数的25%,11个军区减为7个,三总部机关的人员编制精简了近一半,裁减后人民解放军总兵力约为330万,将用三年正式完成此任务。
对于为何要裁军?如何裁?成为中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种种原因,人民解放军的“精简”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用一些人的比喻说,光拔毛不杀鸡,结果拔得到处哇哇叫,精简不能落实。这种状况,连负责落实精简工作的人也大伤脑筋。至1985年,全军军费只有191 亿元人民币,仅占同年美军军费的2%,还不及前苏联军费的零头,而人民解放军的人数却是美军的两倍,与苏军相当。
邓小平指出:“这次减人,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主要采取撤、并、降、交、改、理等办法。 “撤”,就是成建制地撤部队,包括撤军、撤师等; “并”,主要是合并机构,像大军区合并、院校合并等;“降”,则是指降低有些单位的机构等级和压缩其规模,如兵团级、军级机构压为军级、师级等;“交”,即把部分属于政府职能的机关部队,如县市人民武装部和内卫部队等交给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政”,是对有些保障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部分干部职务改用士官或兵等;“理”,则是指调整理顺各方面的关系。
当时邓小平花费了大量的精力,鼓励老同志集体退休。他在科学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认为:国家的安全保障最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在百业待举的当前,国家经济建设是大局,必须硬着头皮把经济搞上去,一切要服从这个大局,即军队要多节省开支,改善武器装备,更要提高军政素质,这就必须减数量。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裁军是在国际裁军谈判僵持不下时,中国单方面作出的。裁军后,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进程得以加快。(历史里的日常生活,它可能不像自然科学那样有确定性的答案,不过更加有趣。号:songshugo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