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的大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诗人、词人,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另外还是美食家,但大家大都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位养生学家。
苏轼诗词、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他写的诗词起笔气势恢宏、一泻千里,有如千军万马;有时却又似行云流水、俊秀飘逸,开了“苏辛”豪放派的先河。古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诗文大家,并称“三苏”。书画则属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而且苏轼对烹饪也很有研究,是烹制红烧肉的专家,还发明了很多菜肴,如东坡肘子、东坡肉等。
但苏轼的才华还不止这些,他在医学、养生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如他编有《养生说》、《问养生》、《续养生论》、《养生偈》、《苏沈内翰良方》等著作。《东坡诗文集》中关于养生方面的论述也有不少。从其著作和诗文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医疗,食疗,生活习惯,思想心态方面的养生道理都有深刻研究。
苏轼深知养生需要有一个好心态,他的一生历经坎坷,尽管他长期居官,却曾因写诗得罪朝廷而两次遭贬。面对磨难,他不但没有陷入痛苦和彷徨之中,反而更加坚强,身处逆境,不忘劳作,据说他曾亲自开荒种地,采撷野菜,这种好心态和适当的劳作对身体健康是很有裨益的。
有一段时间,苏轼被贬放到崖州(今海南岛)时,在当地有些水土不服,但是他乐观地说:“九死南荒吾不恨,快游其绝冠平生。”而在他谪居黄州时,正值当地瘟疫流行,他曾从眉山巢君谷处得一名“圣散子”的秘方,对治疗瘟疫很有效,当时巢君谷传授他时让他指江水为誓,保证永不传人,而苏轼却以民生为重,忘却有誓在先,把此方献给了百姓,使众多的人得救。后来,他还把此方传给与他交游甚密的名医庞安时,让它用这个秘方帮助更多的人。
《东坡杂记》中记载:蕲州庞安时善医而聩,与人语,书在纸,始能答。东坡笑曰:“吾与君皆异人也,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而何?”庞安时对《伤寒论》很有研究,在其著《伤寒总病论》卷末附有《与苏轼书》一篇,详谈编此六卷书的大意。一个以手为口的文豪,一个以眼为耳的医家,书信来往,切磋医药诗书,不失为文苑医林的一则佳话。
公元1080年,苏轼因作诗得罪了人,被人诬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苏轼生活困难、没有俸禄,连住的地方都成问题。后来,只好暂居定惠院里,天天和僧人一起吃饭,一家大小靠仅剩的钱节俭生活。苏轼的老朋友马正卿实在看不过去,替他请得可城东营防废地数十亩,让他耕种安家。苏轼和妻子王氏辛勤耕作,同甘共苦过了很长一段苦日子。
由于苏轼亲自开荒种地,所以便对这个曾经长满荒草的地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坚信自己也必须不避艰险、乐观地在人生坎坷的道路上前行。他把东坡看做是自己个性的象征。辛苦一年后,苏轼在东坡旁筑了一间书斋,命其名为“东坡雪堂”,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筑室于东坡后,对中医药悉心研究,采药制药,自得其乐。中药苍术入脾胃经,有健脾燥湿、辟秽、明目的功能,古人认为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在黄州时,当苏轼看到百姓们用苍术薰蚊子,就惋惜地说:“此长生药也,人以为易得,不复贵重至以薰蚊子,此亦可为太息。”他还用中药枳棋子做解酒汤,作为常用的饮料。《东坡杂记》中还载有茯苓粉的制法:“用蜜和如湿香状,蒸过食之尤佳。”茯苓甘、淡、平,具有健脾和胃,宁必安神的功能,用茯苓粉蒸服是中药食疗的一种良方。
对于茶的享用,苏轼更有一番情趣,其见解独到,也十分讲究。他指出,喝茶是益多害少,但要注意饮茶的方法,才能使之对身体有益。比如,浓茶适宜用于饭后漱口,浓茶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异味,且能涤垢,对牙齿起到保洁的作用,况且餐后之人喜闻茶叶之清香。而如果用做饮用,他认为过浓的茶并不好,茶浓味苦。虽能饮后提神,但却影响睡眠,妨碍脾胃功能。他曾说:“茶苦患不善,酒美患不辣”。在苏轼被贬之后的日子里,难以得到好茶,就在水质与火功方面动脑筋。他取用活水,用旺火沏茶,以木炭做燃料,想方设法来改善饮茶的条件,以弥补茶叶质量的不足,在他诗中就有“活水还须活火烹”的句子。苏轼一生都很喜爱饮茶,从饮茶中自得其乐,这无疑对于他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
早在青少年时期,苏轼就很喜爱郊游,他经常外出游览、登山、打猎、射箭,既锻炼了身体,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他认为外出游览对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在《教战守策》中,他曾分析了王公贵人对寒暑之变“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而寒暑入之矣”。穷苦人则饮露餐风,抗寒冒暑,吃苦耐劳,所以筋骨肌肤强健。苏轼又喜爱饭后散步,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欢迎订阅古月今谈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