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清末武圣孙禄堂:武艺惊人,曾击败欧洲格斗冠军和日本柔术冠军

在清朝末期有许多著名的武术大家,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末武圣孙禄堂:武艺惊人,曾击败欧洲格斗冠军和日本柔术冠军。

清末被公认为武圣的超级武术高手名叫孙禄堂,他九岁丧父,家中一贫如洗,由老母抚养成;但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尤其喜爱武术,曾拜一位江湖拳师学习少林拳术,时间虽短,但他好学苦练,练得一身好功夫。13岁时孙禄堂拜河北省名拳师李魁元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文武兼学。两年后,孙的武艺出类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傅郭云深继续深造。

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学到手。然而他并不满足,还继续寻师学艺,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由于孙禄堂本来功底深厚,又得程师竭力指教,苦练年余,尽得八卦拳的精髓。为使他经风雨见世面,广识神州武林各派之精华,追本求源,挣脱师法樊篱,日后自成一家,便诚恳地劝他离师门去四海访艺。

之后他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之后他又研究拳与《易》之关系,多有心得,技艺精深,功臻冲空化境。后来又偶得太极名家郝为真传授太极拳心得,而此时的孙禄堂由于武功卓绝,德高望重,早已誉满京城。

后经过数年的潜心修习,终于在1918年时将形意拳、八卦拳和太极拳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在孙禄堂晚年时,清朝正值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趋严重,在外侮面前,孙禄堂大义凛然,以超强的实力为国人赢得了一丝尊严。

为了能够独创属于一门自己的武术,在经过了他呕心沥血后终于创出了大名鼎鼎的“孙氏太极拳”。并在后来被南京中央国术馆聘请为门长、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

后来因为中国国力衰退,民族危亡,国外侵略者也想从各个方面来打击我们,于是便纷纷派出他们国家顶尖的格斗家来挑战中国的拳师,从而想要打破中国武术的神话,从而想要给予中国人民当头棒喝。

据说当时第一个挑战他的外国格斗家是俄罗斯的彼得洛夫,孙传禄那时已经年过半百,可是为了民族的大义和危亡依旧接下了此次挑战。在于这位沙俄大力士的角斗比武中,只是几招便将彼得洛夫打翻在地;在他击败了沙俄的大力士后,孙禄堂从此名震海外、一炮而红。

在孙禄堂已经是花甲之年的时候,日本人为了重创中国人的精神,于是便派出了所谓的“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恒一雄。根据史料记载,这位大武士个头一米八几,体重高达两百多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柔道好手,可是在和孙禄堂交手的过程中,这位号称“大武士”的板恒一雄却被孙禄堂这位花甲老人多次打翻在地。

后来,这位日本国手还想要以两万元的价格求孙禄堂教授武艺,但是被其断然拒绝。

而在其古稀之年的时候,他又接受了五位日本好手的联合挑战,孙禄堂也是将他们一一打败。正是如此他在武林中除了有“武圣”的称呼外也被人们称呼为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

孙虽名满天下,然而俭素质朴如初,一生淡泊名利,不阿权贵,立身涉世“诚于中而形于外”,不图虚名,遇同道罔不谦逊,如无所能者。

《拳意述真》乃孙禄堂先生著作之一,是研习太极拳学重要参考资料。

1、孙禄堂先生在其《拳意述真》自序中讲:

“内家拳术,使人潜心玩味以思其理,身体力行以和其道,则能复本来之性体。”

即通过体用孙禄堂先生的内家拳术,能够复人本来之性体,使人认识真正的自我。

2、孙禄堂先生又在“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一文中写道:

“人、物之性既居,起落进退、变化无穷,是其智也。得中和、体物不遗,是其仁也。……内外如一,成为六合,是其勇也。三者既备,动作运用,手足相顾,至大至刚,养吾浩然之气,与儒家诚中形外之理,一以贯之。此形意拳之大概也。”

这是讲通过形意拳能够培育诚中形外的气质。而诚中形外这种气质是树立自尊的基础。

3、在孙禄堂先生《八卦拳学》陈微明所作序中记载孙禄堂先生一段话,其中写道:

“志士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之,如是而已。”

通过修为其拳,培育志之所期力足赴之这种能力,即志向所在,就有能力去做。这是什么?这正是建立自信的基础。

4、孙禄堂先生在《八卦拳学》原序和第23章中写道:

“圣人之道无他,在启良知良能,顺其自然,作到极处,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人耳。”

“拳术之道亦莫不然。譬之在大圣贤,心含万理身包万象,与太虚同体,故心一动,其理流行于天地之间,发著于六合之远,而万物之中无物不有也,心一静,其气能缩至于心中,寂然如静室,无一物所有,能与太虚合而为一体也。……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

,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 ,此圣人所以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并立也。拳术之理,亦所以与圣道合而为一者也。”

这是孙禄堂先生根据其自身体悟讲其拳练至造极,能够造就全知全能之完人,达到从容中道的境界。从容中道正是身心获得自由与自在的最高境界。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