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历史文化

叶向高:大明内阁首辅 晚明风云人物 叶向高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叶向高是晚明政治家,万历、天启年间两度出任内阁辅臣。善于决断大事,任首辅期间,为明神宗出谋划策,调剂大臣之间的关系,更对维护太子正统、遏制魏忠贤的势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明嘉靖三十八年,倭寇乱闽,叶向高之母林氏逃难途中,生叶向高于道旁破厕中,故其乳名叫“厕仔”。嘉靖四十年,“厕仔”3岁,全家避倭迁居海口镇东城。嘉靖四十二年,倭患被荡平后,“厕仔”随父亲叶朝荣迁回老家港头后叶村。

嘉靖四十五年,年满7岁的“厕仔”开始读书,受业于同村的儒生王肖冈。王肖冈给“厕仔”取名为“向高”,寓意日后步步高升。叶向高“过目成诵,属对敏捷”,被称为“奇童”。叶向高后来赋诗《王肖冈先生》,对恩师的教诲表达了深深的谢意:早岁趋庭日,严亲教诲私。乡里相怪讶,是父好誉儿。卓哉王先生,三叹称神奇。授经恒避席,搦管每舒眉。平生无他学,独此是吾师。模范日以远,色泽尚在兹。颓落感迟暮,叔昔负深期。

隆庆元年,叶朝荣被选入国子监学习,叶向高随行,寄宿于刑科给事中魏体明家。魏体明的两个儿子整天与叶向高嬉闹,很不高兴,欲伺机将叶朝荣父子打发走。时任户部员外郎的同乡施公听说叶朝荣进京入太学,并住在魏体明家,特偕夫人前往拜访。施公见叶向高眉清目秀,称赞不已,转而对魏体明说:“小向高卓尔不凡,必成大器,将来其位将在你我之上。夫人何不生女许配给他?”此话一出,魏体明改变了对叶向高的看法,消除了打发叶朝荣父子的念头。

隆庆六年,叶向高参加县试,督学宋仪望欲拔其第1名,福清知县许梦熊因其年少,抑居为第3名。万历二年,许梦熊主动为叶向高做媒。直隶南陵县教谕的王一言,曾资助贫困的许梦熊完成学业。许梦熊登第后,担任福清县令。此时,恩师早已去世。许梦熊获悉后,为报答恩师情谊,决定为他的女儿择一佳婿,于是向王家提亲。不料遭到王家拒绝。后来,许梦熊继续为叶向高做媒,娶福清海口镇永东里乡绅俞廷御之女俞爱玉,并亲自为其主婚。叶向高成婚当日,“观者如堵,诧为奇事”。

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许梦熊……以进士任。爱民好士,物色大学士叶向高童子中,为择婚配,助之纳采,其日设宴县堂以荣之,尽邑骇异。及叶以功名终,人名许公知人。

万历七年,叶向高应福建乡试,考取第21名。次年,却在北京会试中落第。万历十一年,叶向高参加在南京举行的会试,与同乡方懋学、刘镇、佘梦鲤同榜登进士第。秋天,赴京应廷试,举二甲第12名,赐进士出身。次年,又以福建考生第1名考取庶吉士第6名,进翰林馆读书。三年修业期满,授翰林编修,时年27岁。万历十四年、十八年,叶向高因父母相继去世,一直在家守孝。

万历二十二年,叶向高守制期满,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二十五年,叶向高调回北京升右谕德兼侍讲。第二年,太子朱常洛缺讲官,礼部侍郎郭正域是叶向高的好友,认为叶向高是合适的人选,于是推荐给内阁次辅张位。张位与首辅赵志皋及阁臣沈一贯商量,遭到沈一贯压制。但赵志皋支持张位。不久,叶向高升任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辅导朱常洛读书。因叶向高“长髯于思,风来拂动”,朱常洛称叶向高为“飞须先生”。师生结下深厚情谊。同年,首辅赵志皋养病,次辅张位挂闲,沈一贯成了首辅。

万历二十七年,叶向高因上疏请罢矿税、撤矿税监,被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的虚职。自此,他滞留南京达10年之久,得不到升迁,直到沈一贯致仕。万历三十二年,国子监祭酒周寅致仕,按照才学非叶向高接任无疑,但又遭到沈一贯排斥。叶向高在仕途上一再失意,心灰意冷,多次要求致仕,得不到恩准。

万历三十五年,首辅沈一贯、次辅沈鲤致仕,内阁唯朱赓一人。朱赓闭门不去办公。神宗增补阁臣,命于慎行、李廷机、叶向高三人入阁,又招旧辅臣王锡爵入阁。十一月,叶向高被推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万历三十六年,朱赓、于慎行先后去世,王锡爵拒绝入阁,李廷机又杜门不理事,阁务仅靠叶向高一人主持达7年之久,时人称叶向高为“独相”。

这时,神宗已在位30多年。因其不理朝政,宦官乘机擅权,政治腐败,赋税苛重。叶向高入阁之后,看到内库金银堆积如山,而朝廷对边防缺饷置之不理等弊端,上疏直陈:国家危机在于“廊庙空虚”,此乃一也;上下否隔,此乃二也;士大夫好胜喜争,此乃三也;多藏厚积,必有悖出之衅,此乃四也;风声气习,日趋愈下,莫可挽回,此乃五也。希望神宗奋发图治、根除积弊,但神宗置若罔闻。不但如此,为搜刮钱财,神宗还派矿税监四出扰民,兼之各省水旱告急,于是,叶向高痛切进谏。自万历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经叶向高反复力争,神宗终于撤回辽东税监高淮和福建税监高寀,使两地民困得以稍苏。

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理应立为太子,但万历皇帝欲改立与郑贵妃所生的三子朱常洵为太子。由于叶向高等群臣坚决反对,万历皇帝不得已,封朱常洵为福王。是为“国本之争”。万历后期,士大夫门户林立,党争日炽。叶向高调剂群情,平息党争,但不少建议未被神宗重视,以致党争愈演愈烈。万历四十二年八月,叶向高连上62道奏疏请求辞职,终于获准,时年56岁。此前,以叶向高一品考三年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改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至叶向高致仕之时,又命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赐银一千两、彩缎四表,裹大红丝坐蟒一袭,差官护送他回家。

叶向高回到福清之时,他唯一的儿子叶成学在他到家的前一天因病去世。郁郁寡欢的叶向高终日与夫人及诸孙过着恬静的乡间生活。期间,他着手筹建福庐寺,重修瑞岩山弥勒佛阁、黄檗寺藏经阁,足迹遍及八闽大地。叶向高还热心瑞岩山景区的开辟,形成了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景。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神宗驾崩,太子朱常洛即位,是为光宗,改元泰昌。光宗皇帝念恩师叶向高“匡时伟器,经略宏才”,召其进京辅政。然正当叶向高登程之时,光宗驾崩,朱由检登位,是为熹宗。熹宗一登基,立召叶向高入朝。叶向高以社稷为重,二度入阁担任首辅。

叶向高上任之时,宦官魏忠贤勾结熹宗乳母客印月专权,朝廷上下乌烟瘴气。熹宗年少,不辨忠奸。支持正义的叶向高屡受排挤,终因不敌对手,只好请求辞职。天启四年七月,叶向高获准辞归,朝廷加太傅,时年66岁。熹宗令福建地方官按80岁以上老臣退休例,给叶向高定时慰问,以示殊恩。

叶向高告老返乡时,将熹宗赐予的一千两白银在家乡建造了一座桥,名为“赐金桥”,欲使乡人“共沐天恩”。叶向高在这座桥建成后,还写了一篇《赐金桥记》,告诉后人莫忘皇恩,文云:吾乡在海上荒陋之区耳,吾先世在元末、国初颇有仕宦,然不能通显,至先少傅公乃典方州,而余凭藉世泽庭训,叨冒逾涯,又幸得乞骸骨以归故乡,徘徊枌榆桑梓之间,以自乐其余生,是亦人生难得之遭,而吾乡千百年之所仅见也。愧余凉薄无能,为绿野昼锦之堂,用侈知遇其所托,以章宠灵、而昭来许者,仅在兹桥,故为述其命名之意如此。庶几后之君子得有所考焉。

虽然这座桥早已荡然无存,但叶向高撰写的《赐金桥记》却如一座丰碑,永远昭示着后人。福建地方官获悉叶向高告老返乡,准备为其在叶府门前竖旗。叶向高闻讯,即致书知县汪泗论坚辞,并说:“若邑中必以旗来,不肖亦必不敢恭命”。天启七年八月,熹宗驾崩。同月廿九日,叶向高因患黄疸性肝炎逝世,终年69岁。当年,崇祯登基,三年后,叶向高被追赠太师,谥“文忠”。

叶向高的成就有哪些?

政治成就

为《续忧危竑议》案上书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十一月十一日晨,内阁大学士朱赓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份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揭帖,一夜之前,京师广为散布。《续忧危竑议》假托“郑福成”为问答,所谓“郑福成”,意即郑贵妃,指责郑贵妃意图废太子,要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就是轰动一时“妖书《续忧危竑议》”案。

此案兴起后,首辅沈一贯借此机会,打击异己,嫁祸礼部侍郎郭正域,郭正域为此而蒙冤入狱,受尽酷刑,朝野哗然。此时,叶向高在南京任职,他上书沈一贯。认为,对待这样的匿名揭帖,只能置之不理,怎么能大肆搜索,祸及大臣?劝他平心静气,要为大局着想,力请不要扩大打击面,连株无辜。

裁抑矿税使

万历朝中后期,明朝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主要表现在:军事开支庞大;朝廷大兴土木、奢靡无度;矿监、税吏四处收刮;苛捐杂税沉重;财政入不敷出。面对种种窘境,叶向高首先大胆揭露矿监、税吏的危害,强烈要求皇帝制止不合理的矿税制度。叶向高在南京当礼部侍郎时,面对辽东人民深受税监高淮的荼毒,就上奏了《公劾辽东税监疏》。

万历二十七年,叶向高升任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读,因上疏请罢矿税,撤税监,被首辅沈一贯排挤出京,转任南京礼部右侍郎的虚职。此后,叶向高再上《请罢矿税揭》疏。万历三十六年,叶向高在《请处置钱粮揭》中陈述国家费用增加的弊端,同时指出矿监、税吏对正赋侵夺的危害。自万历二十四年至四十二年,经叶向高痛切进谏,反复力争,皇帝终于罢免辽东税监高淮和福建税监高寀,减轻了民众的负担。

与宦官斗争

天启元年,叶向高晋中极殿大学士,第二次担任首辅。皇帝重用魏忠贤,由于魏执掌司礼监,利用代替皇帝批阅奏章的大权,先后将一批正直大臣逐出朝廷。叶向高虽然竭力阻止,甚至提出同他们一起罢官,以示抗议,都无济于事。于是叶向高极尽所能地保护了一批朝臣幸免于难。他对魏忠贤这样的专权乱政,陷害忠良的疯狂行为极端反对。他在朝中,当魏在场时当众愤怒声言:魏忠贤这样为非作歹,目无王法,实属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在叶正义严词的抗议下,魏及其爪牙的罪孽稍有收敛。

倡导通言路

万历后期,由于宦官的蒙蔽,言路不能通畅,下情不能上达。叶向高多次提醒皇帝,要尊重各种言论。到了天启年间,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控制了政坛的言论,排斥异己;尤其是对东林党的打击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形势下,叶向高向皇上提醒要“省烦言”,目的是要清省各种不同政见的言论,不要偏信“阉党”之言。所以当时朝廷中一些正直的官员,都以叶为“后台”,借以对抗“阉党”,才使朝政暂时出现一些清明的氛围。

整顿政府机构

明末政局病入膏肓,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贪污腐化,行政不作为,叶向高入阁之后,看到内库金银堆积如山,对边防缺饷置之不理,兵饷无人发放;各地解来的饷银无人签收;国外使节来访无人接待;狱囚积至千人无人问断;一些官员罢免、致仕后多未增补,造成官署空虚。至万历三十七年,中央六部仅尚书就缺了五名,都御史缺员长达八年以上,布政司、按察司缺员五六十名,锦衣卫长期没有一个法官,地方政府缺员更在一半以上,国家的行政机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为了使内阁能有效运转,叶向高绞尽脑汁,从万历三十六年起,请求增补阁员的奏疏多达一百本以上,疏言词十分痛切,直陈国家危机,请求皇帝增阁臣,补缺官,整顿吏治,铲除积弊。在叶向高的强烈要求之下最终获得到皇帝应允。

文学成就

叶向高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学家。作为晚明的文学家,叶向高的创作与思想与同时代的文人追慕时风不同,其一直致力于对台阁体的重新倡导与创作实践,以求台阁体重返兴盛。万历三十五年,叶向高入主内阁,政治地位的提高也提升了叶向高的文学地位与影响,成为当时的馆阁文学领袖。在叶向高的倡导下,台阁体再次走入人们的视野,成为翰林学士和上层文人的竞习对象,台阁体在万历后期出现了一次新的创作热潮,形成了短暂复振的局面。

从现存的叶向高文学作品来看,呈现出明显的台阁体特征:题材上不出送别、写景、赠答、纪游、奉贺、仕宦、书斋之类,思想上表现温柔敦厚、性情雅正之旨,喜用典故、以名贵的器物入诗,展现出雍容华贵的气质。但除了呈现出台阁体的这些基本特征和美学追求外,叶向高也为台阁体注入了一些新的东西:①创作题材和内容虽仍不出台阁体的范围,但减少了一味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成分。虽然其歌颂皇帝圣明、赞扬吏治政绩的作品亦有一部分,但细读作品发现其中纯粹歌功颂德、过分粉饰太平的极为少见。即使是一些颂、赋、辞、诗等奉命奏贺之作,也尽量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抒写。②虽描写上层文人的优容闲适生活,但少了枯燥无味的堆砌,增加了一些贴近文人日常的生活气息,不至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③个别作品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和政治混乱的局面。

公益成就

创办福州会馆

福州与北京相隔数千里。福州人进京赶考,或是经商办事,常常为食宿所困扰,特别是那些穷困书生,一旦落第,无力回乡,往往流落街头,甚至客死他乡。为了给进京赶考、办事的福州十邑乡亲提供方便,叶向高将府邸划出一部分,创办福州会馆。又修建一座“义园”,专门收存在京亡故的福州十邑乡亲的遗骨,等有机会时,运回家乡安葬。

修古迹、建桥

万历四十四年,叶向高辞职返乡,登石竹山时,见仙君楼十分破败,与举人石应相募建观音阁与僧房。此外,他还开辟瑞岩山景区,形成了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景。并把皇帝赐予他的一千两白银在家乡建一座桥,名为“赐金桥”。

宗教成就

佛教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骚扰福建沿海,黄檗山万福寺毁于战火,寺僧到京城恭请大藏经,并请叶向高给予帮助,因时机未成熟,叶向高无能为力。万历四十二年,皇帝在全国名山大川的古刹内分置大藏经。当时,全国各地共有二十余处古刹,黄檗寺是被允许保存大藏经的古刹之一,这与叶向高在其中的帮忙是分不开的。在叶向高帮助下,黄檗寺僧人请得朝廷所赐大藏经678函、紫袈裟三袭以及神宗皇帝亲笔御赐的匾额“万福禅寺”。当大藏经送抵黄檗寺后,叶向高不仅捐献了四百两银子,还于迳江发起了募捐活动。此外,叶向高还重修福清的福庐寺、香山寺、瑞岩寺、灵岩寺等寺庙。

天主教

万历四十一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来北京、扬州等地传教。天启四年8月,叶向高辞职回家途中经过杭州时,艾儒略曾拜访他。叶向高对艾儒略的才华甚是钦佩,邀请他到福建传教。同年12月29日,艾儒略在叶向高陪同下到达福州。艾儒略到福州后,在叶向高帮助和引见下,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不少达官显贵及士大夫都与艾儒略交往,他由此遍识闽中名士,被称为“西来孔子”、“开教福建第一人。”可以说,天主教能在明代福建得以广泛传播,叶向高功不可没。

大家都在看
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