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气候多变,前两天还是“暖风熏得游人醉”,没过两天又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倒春寒”。
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经受不住突然袭来的冷空气刺激,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整体下降,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导致调节功能减弱。
加上春季又是流感、流脑、病毒性肝炎等多种疾病流行或复发的季节,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安然度过“倒春寒”,老人要这样做
研究表明,在“倒春寒”期间,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另外,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老年人应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假日里结伴踏青春游等,都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但春季锻炼不宜过早,最好等气温升高或太阳出来后再锻炼。
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闲时还可养花、种草。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加强饮食调养,有助度过“倒春寒”
在“倒春寒”的天气里,不妨吃点味儿冲的食物,如洋葱、姜、蒜、芹菜等菜类食物,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大作用。
现代科学证明,大蒜里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质;洋葱里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其中的二烯丙基二硫物及少量硫氨基酸,能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里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所以春天应该多吃一些辛味食物。比如,民间讲究在农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饼,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发的作用,让人微微出汗,可以帮助体内的寒气发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萝卜等。
注意养生禁忌,这些事千万别做
滋阴的、寒凉的食物不宜在此时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银耳等。特别是生冷的东西,像冰淇淋、冷饮等,会将寒气聚集在体内,导致夏季脾虚,带来一系列不适。
情绪不宜平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可以说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节,对于养生也是如此。春季养生不要平和,一定要让心情欣然、愉悦,秋天养生讲求平和。
春捂不宜过汗。“春捂秋冻”,但不是随便“捂捂”就能达到保健的效果。捂的度就是不能过汗,如果天气很热了还里三层外三层的捂着,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不宜过早穿单鞋。俗话说,病从脚下起。如今很多年轻女孩,很早就开始穿单鞋,对身体非常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穿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