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后,世间万物都是阳消阴长,在秋天进补,能快速补充体内因炎热而透支消耗了的阴、阳、气、血、津液等人体必须的生命物质,使身体恢复到最佳的状态。
秋补还有利于机体固本培元,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增加机体免疫力,起到治病祛邪的作用,从而达到收敛阳气固护阴精的目的。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相反,秋补不当易伤身!
一、秋补不是贴秋膘,身体有虚才能补
古时人们在经历过高温湿热、食欲不振的夏天后,多在立秋之时“以肉贴膘”,为秋收农忙打下身体基础。
但现代人早已过了温饱不足、农耕体力消耗大的时代,不但日常营养的摄入量早已超出日常需求,体力消耗也有所降低。
如果再贴秋膘,轻则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胀、腹泻,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中医所指的“进补”,不是“滥补”,补是针对虚而言,有虚才要补。
如果不分虚实地乱补,只会对您的身体造成更严重的负担。
《内经》云“精气夺则虚”,主要是指正气的不足,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快速辨别四虚
1、气虚的症状:乏力、面色苍白、胸闷气短、饮食欠佳、舌淡苔薄。
2、血虚的症状: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口舌唇甲色淡。
3、阴虚的症状:盗汗(夜间出汗)、口苦咽干、颧红、午后潮热、便秘、舌红少苔。
3、阳虚的症状:四肢不温、腰膝怕冷、小便频数、痛经、阳痿早泄。
二、秋补要对症,食补胜药补
对于秋季进补而言,不同体质补法不同:
阴虚体质
宜:猪肉、鸭肉、枸杞、牛奶、百合、莲子、山药。
忌:洋葱、生姜、辣椒、茴香、桂皮、香菜等辛温助火的食物。
阳虚体质
宜:胡萝卜、菠菜、桃子、苹果等润肺的食物。
忌:苦瓜、莴笋、梨子等清热的食物。
气虚体质
宜:小米、黄豆、鸡肉、菜花等。
忌:空心菜、生萝卜等耗气的食物。
04血虚体质
宜:猪血、猪肝、干龙眼、红枣、花生、赤小豆。
忌: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三、不上火的秋补好药材
秋天最大的特点是“燥”,进补的重点是平补气津,“滋阴润燥”。
有些体质特别虚弱的人,往往需要配合药补,接下来,小郎中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个不上火的秋补中药排行榜,看看你能吃哪个?
西洋参
减轻乏力和上火
西洋参性凉味稍苦,能滋阴、益气、生津,秋季天气干燥,阴虚火旺、少气乏力者可适当服用。
西洋参枣仁茶
取西洋参3~5克,枣仁10~20克,开水冲泡即可。
山药
食欲不好就吃它
入秋后,人们难免会出现少气懒言、食欲差、消化不良等不适,山药可以益气养阴、补肺脾肾,煮粥可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者。
山药红枣粥
取鲜山药60克,大枣30克,粳米50克煮稀粥服食。
若腹胀、食欲差等脾虚症状明显,也可用适量干山药炒熟,和等量的生山药一同研成细末,每次用米汤调服30克,早晚各一次。
党参
气虚易感冒别错过
党参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等作用,气虚的人可以在秋季吃一些党参来补气,有助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党参白术猪肘汤
白术10克,党参30克,猪肘一个。生姜洗净,去皮、切片。
用适量水,猛火煲至水滚,放入食材,改用慢火继续煲约3小时,加入少许细盐调味。
每周1~2次,能提高免疫力。感冒发烧的人不宜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