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药越浓效果越好 正确煎药需要注意

与西药比,中药副作用低,很多人生病了都喜欢喝些中药来治病。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煎药操作不当,不仅不能治病,相反还会致病。

正确煎药需注意4方面

中药有很多种服用方法,如汤剂、丸剂、散剂、膏剂等,传统以煎剂使用较多。如何煎药才能使药物发挥最佳疗效,是有讲究的。

煎药并非越浓越好

正确的煎中药方法,应先将药材加入冷水,水应高于药面2-3厘米,浸泡20-30分钟,以大火煎开后,再以小火煎煮半小时即可。一般情况下,每剂药物分2-3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后把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头煎药,然后再加适量温水,进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药。有时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或第四煎,然后将所煎之药兑在一起,再分次服用。

煎煮中药时,要注意,煎药不是越久效果越好。煎药时要根据所用药材决定煎煮时间,如果是补益药、矿物药,一般需要久煎。但如果是治疗感冒的药,或是芳香的药材(如藿香、砂仁等),就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

另外,汤药不是越浓效果越好。汤剂浓度太高,尤其是刺激性较强的药,会加重对胃刺激。

煎药不宜用铁锅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服中药的注意事项

药煎好后就要开始服用了,其实服用中药也有一些讲究:

1、要视病情、药性的各异,调整汤药的温度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

2、有些中药服用不当易致呕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热服易致呕吐,当以冷服为好。

3、观察疗效。凡服发汗药者,只宜取得通体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发汗太多而虚脱(尤其老年人)。若发现服药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热开水或热稀粥,以助药力。

4、服催吐药应嘱患者束紧肚腹,服用后不即吐者,可用羽毛或手指探吐,再饮些温开水或生鸡蛋清;但如出现吐而不止者,可食些冷稀粥或饮凉开水。

5、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考试,大网站收集药物的吸收与疗效。一般来说,服用清内热的中药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哮喘、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应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水肿病人应少食咸性食物;皮肤病及疮疖病人应忌食虾、鱼、羊肉等。单味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在中医学文献中亦有大量的记载,如甘草、黄边、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等。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