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月,阳光充足,雨水充沛,草木繁茂,万物兴旺,欣欣向荣。然而有一种草药到了夏季就开始枯萎,而且须等待它的果穗呈棕褐色时,才可采收以作药用,故其名为“夏枯草”。
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妈妈带回来一些植物,吩咐我种在屋后的菜园子里。
我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菜?”
“这不仅可以做菜食用,还是一味中药,以后你就会知道的。”妈妈神秘地说。
于是我每天一回家就去看那几株中药,连续一周过去了,基本没什么动静。又过去几天,好像长出来几片新叶子。之后绿色的叶片越来越多,呈长圆形或卵圆形。
那段时间家里的餐桌上增加一道绿色的青菜,时而凉拌或炒肉食用,时而熬汤或煮粥,味道极其鲜美可口。后来才知道那便是它的嫩叶做成的菜,而且还可以用来泡茶喝。
某一天突然发现它的顶端长出浅紫色的穗状花序,每一轮伞花序下都有宽心形苞片。花穗越长越多,有蓝紫色或红紫色的。
我就着急地问道:“那些花儿都已经盛开了,是不是可以摘下来做成中药?”
“再等等。”
不久花冠都逐渐脱落,只剩下淡棕色至棕红色的干枯果穗,风吹过还会发出声音。我心想,难道它的用药部位是根茎吗?这时妈妈告诉我,现在时候差不多了,可以把它的果穗采摘下来,再晒干,就可以直接入药,所以这味药的名称为“夏枯草”。
我们将果穗晒好后,妈妈取出部分夏枯草,与生鸡蛋一起加水煎煮。她说喝下这个汤,以后感冒咽喉都不会痛的。虽然是一碗汤药,但喝着却是香甜美味,而且那一年我也没得过扁桃体炎。
此外妈妈还会将夏枯草加水煎煮,过滤出煎液合并在一起,加热浓缩后再加蜂蜜,继续浓缩至黏稠的膏状,待冷却后装入罐中冷藏起来。尽管这个只能在我们头痛时才能取少量加开水冲服,每次刚做出来时,闻着散发出来的香味,我都会忍不住尝一口。
有时候可以用煎出来的滤液制作成茶饮,尤其适宜夏天饮用,不仅清甜解渴,还能清热解暑。如今市面上卖的许多凉茶,其中的制备原料就包含有夏枯草。
至于夏枯草的临床药用功效,也是更加广泛。其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又名夕句、乃东、麦穗夏枯草、铁线夏枯草等。
本品味辛能散结,苦寒以泄热,又主入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
配伍桑叶、菊花等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与当归、枸杞等同用,可治疗肝阴不足、目珠疼痛;
配伍贝母、香附等药,用于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
配伍昆布、玄参等药,用以治疗瘿瘤,如夏枯草膏;
常与蒲公英同用,治疗乳痈肿痛;
配伍金银花等药,用于热毒疮疡,如化毒丹。
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浸出液对麻醉动物有降压作用。其对血管呈双相作用,低浓度扩张,高浓度则扩张作用减弱。而且夏枯草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
《本草纲目》云:“夏枯草治目疼,用砂糖水浸一夜用,取其能解内热,缓肝火也。楼全善云,夏枯草治目珠疼至夜则甚者,神效,或用苦寒药点之反甚者,亦神效。盖目珠连目本,肝系也,属厥阴之经。夜甚及点苦寒药反甚者,夜与寒亦阴故也。夏枯禀纯阳之气,补厥阴血脉,故治此如神,以阳治阴也。”
有关夏枯草的来源,还有一段传说。从前有位书生名茂松,自幼攻读四书五经,却屡试不第。茂松积郁成疾,颈部长出许多瘰疬,如蚕豆般大小。久医无效,病情越来越重。其父亲不远千里寻神农,来到一座山下,遍地绿草茵茵,似入仙境,不料昏倒在地。没想到这竟是神农的药圃,神农赶来救治。茂松爹醒来,谢恩并诉说苦衷。神农摘来药草说:“此草名‘夏枯草’,夏天枯黄时采集入药,有清热散结之功效。”茂松按方服之,不久病愈。后父子二人广种夏枯草,为民治病,深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