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4类人更要当心营养性贫血 “补血药”管不了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指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导致的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更为常见。轻度贫血时的症状没有特异性,很难被识别。

一旦有免疫力降低的表现,如容易感冒、发生感染等,一定要提高警惕。通过血常规检查,就可以判断是否为营养性贫血。

4类人群更要当心

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营养性贫血,以下4类人尤其要注意。

婴幼儿

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更多的营养,但他们食谱比较简单,食物范围较窄,如果不重视摄入富含铁、叶酸或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的食物,就容易贫血。

孕妇

孕期的一些生理现象,如血容量增加、孕早期呕吐等,会导致血液中血红蛋白相对降低。

老年人

萎缩性胃炎多发、长期使用抗酸药物、牙齿不好,消化功能差、身患慢性病等因素会让老年人饮食单调,导致营养性贫血发生。

素食者

谷类、豆类、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物几乎不含维生素B12,其中的铁又不易被吸收,因此素食者容易因为缺铁和维生素B12患贫血。

“补血药”管不了贫血

有些人体检后发现自己贫血,往往会问医生:“我该吃点什么补血药呢?”事实上,补血药是中医说法,针对的是血虚,贫血则是西医概念,两者含义不同,诊断标准不同,药物选择也不尽相同。

贫血指的是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血虚则要靠望闻问切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诊断,如面色无华(萎黄或苍白),头晕失眠,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口唇、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等。

根据临床实践,贫血患者往往会有血虚的表现,而血虚患者不一定贫血。

贫血有很多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要根据发病原因、机制进行选药。

以临床上最常见的缺铁性贫血为例,铁元素是造血的原料之一,其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等,会对红细胞生成甚至造血产生影响而发生贫血。

这时人体造血机制是正常的,只要补充足够的原料,就可以有效纠正贫血。通常选择硫酸亚铁或琥珀酸亚铁等铁剂,配以维生素C以促进铁剂吸收。

对于缺铁性贫血,中药里的补血药效果远不如直接补充铁剂来的快。此外,患者还应在饮食上增加含铁元素丰富的食物,如红肉、肝、动物血、大枣、黑木耳、樱桃、猕猴桃等,减少浓茶、咖啡等影响铁剂吸收的食物、饮品的摄入。

实际上,就算被中医诊断为“血虚”,也不一定非要吃补血药。中医理论认为,气能生血,当气虚影响生血时,就会表现为血虚,治疗就要以补气为主,辅以补血药,如当归补血汤;若气血两虚,就要气血双补,如八珍汤、归脾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

无论是贫血还是血虚,在确定治疗方案、选择药物之前,都要先根据症状、体征、检查结果等明确诊断,然后根据具体的类型确定治疗方法,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切不可望文生义,盲目用药。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