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请注意,很多人的胃病都是乱吃药吃出来的

我相信有人一定听说过,长期服用止痛、抗生素类药物会对胃有不同程度的伤害。那么有人会说,那些药都是西药,伤胃,我们服用中药不就好了?假如你服用的中药是经过医生详细诊断,然后开出来的方子,一般来说没什么问题。但假如你自己服用中成药,一定要注意别让寒性药伤了胃气。

什么是寒性药呢?一般来说,中药的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和滋阴、泻火类药物都是寒性的,比如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芦根、天花粉、青箱子、石膏、知母、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夜明砂、龙胆草、地骨皮、银柴胡、白薇、青蒿生地、牡丹皮、犀角、大青叶、玄参、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鱼腥草、土茯苓、苦参等等,它们都是凉性的,中医会拿来治疗热证。

那么,这些寒凉的中药为什么会伤胃气呢?中医认为,食用的寒性食物或者药物过多,会导致寒凝胃脘,这样就遏制了阳气,导致体内阴阳失衡,于是胃气失和,身体不适。

我的亲戚里有位年轻妈妈,儿子正上幼儿园,小朋友身体挺结实,不太爱生病,就是喜欢上火。一上火,她就给儿子喝板蓝根预防感冒。这板蓝根也挺争气,对她家儿子特别管用,很快就能清火成功。于是她只要觉得儿子上火了,就给他冲板蓝根喝。

有一次在跟大家聊天时,她很得意地谈论自己的这个经验。我听到了之后告诉她:“你不能总这个样子给孩子吃药。”为什么呢?板蓝根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显然是寒性药物,并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经常服用。而小孩子的脾胃功能还不健全,经常喝板蓝根容易损伤胃气,引起消化不良。虽然短时间内看不出有什么后果,但时间久了,会给将来的胃病埋下病根。

假如你感觉自己平时有容易腹泻、怕冷等脾胃虚寒的表现,或者你本身就是寒性体质,就一定要注意,别为了预防感冒或者治疗感冒就每天来杯板蓝根。时间久了,很容易出现大便稀溏、没有食欲、胃脘冷疼等症状,那时候胃气就已经受损了。

除了板蓝根之外,我们平时经常喜欢服用的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也属于寒性药物。很多人只要一有牙疼、咽喉痛等疑似上火的症状就吃它们来清热去火。还有的女孩子为了减肥,故意吃它们让自己闹肚子。

这样做好不好呢?你很清楚,药不是你想吃就吃的,任何一种药都有它本身的适应症,也有服用禁忌,不存在什么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仙丹。去火药为什么能清热呢?它是用这些药物的寒气逼走了你体内的火气,可是与此同时,寒气过重也会对你身体造成伤害。

你拿出牛黄解毒片或者三黄片的包装看看,里面的牛黄、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等成分,全都是苦寒类的中药。长期服用的话,很容易清火不成反而伤胃。很多人的肠胃就是这样受伤的,结果来医院看胃病的人越来越多!

当然,一般情况下,只有长期喝寒凉性的中药,才会出现这样比较严重的后果。但假如你本来就有慢性胃炎、胃下垂、胃溃疡等胃肠疾病,就要格外注意了。这些病在中医上属于脾胃虚寒证,再服用寒性药,那只能是雪上加霜。

不管你有没有胃病,假如一定要服用寒性中药,我建议你一定要“寒药温服”,煎好了趁热喝,而且在饭后喝。有时候胃病比较严重,医生还会帮你加一些温中散寒的药,这都是为了给胃多一些保护。

现在很多医院会帮你把中药煎好,分成一小袋一小袋地装起来,方便大家服用。那么不管冬季夏季,假如医生交代你要加热后服用,就一定别偷懒,它绝不仅仅是冷热口感问题那么简单,要遵医嘱热服,这样才能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