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梅雨时节,阴雨连绵,湿气重,人们常常会感到莫名的疲倦、发困、心情烦躁、没有食欲、口苦等症状,其实这是黄梅天常见的一种“湿热症”的表现。湿气重易损伤人体脾胃,引起食欲不振,身体困倦。在这样的季节,饮食上也要做相应调整,那吃什么对梅雨季节健脾祛湿有帮助呢?
天然珍品
薏仁又名薏苡、薏米、六谷米、五谷米等,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长。薏仁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古老的药食皆佳之品;古人把薏仁看成天然珍品,恭敬有加,常用来祭祀。在欧洲,它有“生命健康之友”的赞誉。因此,其身价很高。
研究表明:薏苡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之高,很少谷类作物可与之相比。其所含蛋白质比米、麦都要高,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故被誉为“禾本科植物之王”。
古时大灾之年,谷物欠收时,中国农民们常将薏仁当主粮充饥。
如今,人们更多的是利用了其保健作用。
重在健脾利湿
薏苡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有其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其性味甘、淡、凉,入脾、肺、肾经,有利水渗湿、除痹消热、排脓、健脾止泻之功;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诸如脾虚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肠痈等病证。
苡仁是健脾祛湿珍品,对于梅雨季节湿气重损伤脾胃,见胃口欠佳、泄泻、身体困重者,可用苡仁做成相应食疗方,起到健脾利湿的作用。
如可用米仁百合汤:薏仁50克,百合10克,加水适量煮汤饮用。
或冰糖米仁粥:取薏仁250克,将薏仁炖煮成粥,然后加入少许冰糖,即可食用;有健脾、祛湿、消暑功效,夏天服用对舌苔厚腻、脾虚泻泄效果尤佳。
也可用莲子100克、薏仁200克、大枣50克,共煮成粥食用,具有补中益气、清心养神、健脾胃的作用。
为了增强祛湿效果,配合艾灸,内服外用效果更好
艾灸有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特别适合夏季养生,经常艾灸以下穴位,可以祛湿健脾。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强壮的要穴。
2、命门穴:位于人体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体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住宿”的地方。
3、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宽度。
4、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5、丰隆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6、解溪穴: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灸法】温和灸,每个穴位15-20分钟。
健康人常吃薏仁,能使身体轻捷,保健防病,减少肿瘤发生的几率。
研究发现:薏仁水提取物可显著降低餐后高血糖,尤其适用于多尿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因此,薏仁还可用于糖尿病的辅助治疗。如山药米仁粥:将山药、薏仁各50克,共煮成粥后食用,可补气益阴、健脾固肾、利水渗湿,此粥可作为糖尿病人的日常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