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夏至炎热宜调息,静心顺势求静心

夏至节令,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阴气开始回升。此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俗话说“热在三伏”,暑热天气就在夏至和立秋之间。

嵇康《养生论》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也是就“心静自然凉”境界,讲求精神调养。夏至节令养生重在起居调养,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室外工作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合理安排午休时间。每日温水洗澡,清洁肌肤以消暑防病,且温水冲澡利于改善肌肤营养,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增强抵抗力。夏日炎炎易腠理开泄,受风寒湿邪侵袭,故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空调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不宜夜晚露宿。

夏至运动调养,宜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空气新鲜处进行,到森林、海滨去疗养、度假是最好的。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剧烈活动。若大汗淋漓,汗泄太多,既伤阴气,也损阳气。出汗过多时,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不可大量饮用凉开水,更不能立即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疾病。

夏至饮食调养,食不可过寒。《颐身集》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冷食不宜多吃,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为解渴消暑佳品,不宜冰镇食之。夏季气候炎热,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厚味肥腻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夏至饮食养生

荷苓米饮粥

做法:荷叶1张,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烹制而成。

功效: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更适于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

凉拌莴笋丝

做法:鲜莴笋丝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凉拌而成。

功效:利五脏,通经脉。

奶油冬瓜粒

做法: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加调料烹制而成。

功效: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兔肉山药健脾汤

做法:兔肉200克,山药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煲汤。

功效:健脾益气。

夏至养生茶

做法:五味子、西洋参、龙眼肉各5克,冰糖20克。

功效:养心安神、补益肝肾。

夏至养生,依然主张按照中医辨证施养原则,尊重人体九种体质之不同,辨识体质类型,辨证施以养生。按不同体质类型和夏至节令、地域特点,巧妙配制药膳、药茶和食疗方,并施以“冬病夏治”保健防病,开具健康指导处方,指导精神调摄养生,通过针灸、推拿按摩,乃至药浴、熏洗,减少疾病,平安度夏,强壮体魄,确保健康无虞。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