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砂仁猪肚汤、当归羊肉煲…这些食疗竟可调理痛经,快看看

凡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则剧痛昏厥者,称为“痛经”。而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50%的妇女患有痛经,其中10%女性痛经严重。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常见的分型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蕴结、阳虚内寒、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六种。

气滞血瘀型

方药:膈下逐瘀汤

当归9g、赤芍12g、桃仁10g、川芎6g、五灵脂9g、红花9g、延胡12g、枳壳12g、丹皮12g、乌药12g(具体剂量建议由医生辨证后确定)

食疗

1、二皮蜜

配料:柚子1个、陈皮60克、白酒适量、蜂蜜500克。

做法:将柚子去肉取皮,切碎,与陈皮一起装入砂瓶内,加酒适量,浸泡6小时,煮烂,用蜜拌匀,每天早晚各服两匙或加水冲服。

功效:行气化滞

2.砂仁猪肚汤

配料:砂仁10克、田七9克、猪肚100克。

做法:将猪肚用沸水洗净,刮去内膜,去除气味,与砂仁、田七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煮约2小时。调味后饮汤吃肉。

功效:行气醒胃,祛瘀止痛。

寒湿凝滞型

方药: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3g、干姜6g、延胡索12g、当归9g、川芎6g、没药6g、赤芍6g、肉桂3g、蒲黄9g、五灵脂6g(具体剂量建议由医生辨证后确定)

食疗

茴香、胡椒焖牛肉

配料:茴香3克、胡椒3克、牛肉30克、绍酒15毫升。

做法:洗净牛肉,与茴香、胡椒、绍酒,一起放入高压锅内,加水焖煮,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文火煮,调味,取出牛肉,切片食用。

功效:祛寒、暖胃、补虚。

阳虚内寒型

方药:温经汤

肉桂1.5g、吴茱萸3g、川芎6g、当归10g、白芍10g、丹皮12g、干姜5g、法夏10g、麦冬15g、党参15g、阿胶15g,可加小茴香、台乌。(具体剂量建议由医生辨证后确定)

食疗

当归羊肉煲(冬季食用适宜)

配料:当归6克、肉桂1.5克、陈皮3克、羊肉250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陈皮、当归同放入煲内焖煮至烂,放入肉桂10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养血、调经止痛。

湿热蕴结型

方药:清热调血汤

牡丹皮12g、黄连9g、生地15g、当归6g、白芍15g、川芎6g、红花6g、桃仁12g、莪术6g、香附12g、延胡索12g。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具体剂量建议由医生辨证后确定)

食疗

1、金钱草茶

配料:金钱草20克、郁金12克、蜂蜜适量。

做法:洗净上药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加入蜂蜜,搅匀代茶饮用。

功效:泄热、利湿、化瘀。

2、茵陈山楂煎

配料:绵茵陈20克、山楂子10克、银花15克、红糖适量。

做法:洗净上药,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入红糖溶化后,分次饮用。

功效:清利湿热,活血散瘀。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