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小寒节气没有大寒节气那么冷,其实不然,很多时候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此时万物敛藏,想要做好小寒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也就是说小寒养生在于一个“藏”字。
小寒节气习俗
在这个全年最冷的时节里,中国各地有着许多延续上千年的相关的节气民俗,比如“画图数九”、“补膏方”和“吃菜饭”。在这些民俗之中就蕴含着很多养生的原理。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补膏方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万物敛藏,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滋补内脏。如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鹤年堂益圆膏、六味地黄膏、雪梨膏、罗汉果清肺膏等都是适合这个节气服用的经典膏方。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具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膏方在冬日里越来越多的受到民众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膏方进补最忙的时候。一般立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很多朋友就会根据小寒的气候特点为自己和家人定制几种适合的膏方,一直吃到春节前后。
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上述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我国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小寒养生
要以养肾为先
寒为冬季主气,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主收引凝滞。《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以,小寒的养生原则应顺应自然界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冬季,肾的机能强健,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按摩疗法是小寒养肾一种很不错的有效方法。适用于肾阴阳两虚、精气不足所致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冷痛、小便频数等。
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
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冬练三九要适度
进入小寒节气,锻炼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温度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进行日光浴的作用。并且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受寒。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每次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要骤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在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因冬季气温低,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冬季的运动量不寰过大,可进行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太极拳、慢跑、体操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加温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遭起保护作用。
小寒起居注意保暖
在起居方面,此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每天多睡一小时,可以使身体内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增加身体的强壮程度。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因此,从小寒到立春前,入睡前都别忘记泡脚。以热水洗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特别是那些“夜猫子”,久坐到深夜的人,睡觉之前更加不要省却这个步骤。同时这个节气,最要防的就是寒冷。在应对严寒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实而忽事了头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事为无足轻重的东西。其实,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的说法。在寒冷的条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体热就会迅速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一顶单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
小寒时节
饮食宜食温和苦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可御寒补益身体。同时饮食方面应减咸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阳,减少过亢的肾水,起到养肾的功效。小寒节气是吃羊肉、鸡肉等温热品的好时候,特别是对于偏于阳虚体质者的人:偏于阴气不足的食补以鸭肉为好。但是由于气候寒冷,脾胃功能减弱,小寒进补宜温补,可适当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榛子、松子、葡萄干等,进食以细软为宜,粥、面条、热牛奶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尽量选择蒸、煮、烩、炖等烹饪方法,以减轻胃肠负担。切不可大鱼大肉,生冷无忌。因为饮食不洁的话容易直接刺激胃部,使得它不正常的收缩,轻则引起食欲不振,重则还可能会导致呕吐、抵抗力降低等等。同理,辛辣的食物一样是具有强刺激性的,大量食用容易导致急性胃炎的发生。
为您推荐小寒药膳食疗
当归枸杞炖羊肉
用料:当归15克,桂圆10克,枸杞15克,羊肉500克。
制法:羊肉切块,加生姜用开水稍煮,水漂沥干,加入各药、上汤,隔水炖熟,饮汤吃肉。
功用:羊肉温热,含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A、B)等,有补阴壮阳、补虚劳益气血的作用。桂圆补益心脾,可去羊肉膻味。当归补血养血、活血化瘀。当归枸杞炖羊肉可补阴壮阳,补益心脾。
桂圆紫米粥
最后推荐一道小寒节气的小点心:桂圆是暖心补血的佳品,天气冷,建议经常在家炖些桂圆粥。
具体方法:取桂圆肉15克,大米50克,紫米50克,淘一遍后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为度,特别是大寒节气前后三天,最好每天食用一次桂圆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