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时如何饮水,也是正确服药的一部分。药物对水的要求,不可一概而论,这主要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和药理作用有关。
需大量喝水服用的药物
1.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强的松等,多饮水可稀释其在消化道的浓度,保护消化道。
2.喹诺酮、磺胺类抗生素,可引起泌尿系统损伤,出现结晶尿、血尿、尿痛等,多饮水增强排泄可有效减少此类副作用。
3.盐类泻下药,如硫酸镁;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感冒药,下泻或出汗丢失的水分需及时补充,防止水盐代谢紊乱。
4.服用可能引起口干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5.服用胶囊。胶囊壳易粘附在胃壁上,溶化的药物不能均匀散开,致局部浓度过高刺激胃黏膜。且不能迅速形成有效浓度,无法起到治疗作用。
需少量喝水的药物
1.抗酸、保护胃黏膜药,如硫糖铝和氢氧化铝凝胶。药物若被过多水稀释,覆盖在受损胃黏膜的药物颗粒减少,保护膜变薄,治疗作用减弱。
2.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药物本身具有较强吸附力,可均匀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以吸附致病微生物。
服用后不宜喝水的药物
1.止咳类药,如止咳糖浆,一般服完5~10
分钟内不宜喝水。此类药较粘稠,会粘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患处消炎止咳,若喝水多,会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
2、经口腔黏膜吸收的急救药品或需迅速起效的口崩片,如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硫酸沙丁胺醇等。喝水会将口腔中的药物冲到胃里,影响疗效。
3.咀嚼片,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药片溶化后吞服的药物。药片咀嚼后表面积增大,可促进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和吸收。
不宜热水服用的药物
1.维生素类,如维生素C、维生素B2和维生素B7。遇热后易氧化分解而失去药效。
2.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等。过热会失去生理活性。
3.含活性菌类药,如复方乳酸菌营养剂、双歧杆菌三联菌胶囊等。遇热后活性菌被破坏。
4.活疫苗类,如小儿麻痹症糖丸,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等。遇热会使疫苗灭活。
5.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遇热不稳定,容易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引起类似青霉素的过敏症状,因此冲服阿莫西林颗粒时应控制好水温,最好在40℃以下或用凉开水冲服。
此外,具有清热解毒或芳香化湿功效的中药颗粒也不宜用过热的水冲服,此类中药常含有芳香挥发油。如金银花、菊花、栀子、荆芥、薄荷、藿香等。使用热水冲后易加速挥发油挥发,最好用温开水送服,且不宜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