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0后们竟已经秃了#空降微博热搜榜时,那些拿着保温杯泡枸杞水喝的80后会不会已经光了?秋天注定是个悲伤的季节,让人燥燥不安。
您最近是否总觉得:
1、喉咙敏感:咳嗽、喉咙痛、声音嘶哑气喘
2、唇干舌燥:嘴唇脱皮、不自觉舔舐嘴唇
3、头发干燥:头发干燥枯黄、脱发、断发多
4、皮肤干燥:经常性挠皮肤、抓痒
5、惊厥:心神不宁入睡难、易惊醒
6、鼻子敏感:流鼻涕打喷嚏、控制不住自己想挖鼻孔
7、便秘
自测中2条以上者,很抱歉,您已经被秋燥缠上了。
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此时天气逐渐转寒,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向阴转换的关键时期。此季,气候少雨,空气干燥,容易损伤人体的阴津,使人出现咽痒、咽痛,甚至咳嗽、咯血、便秘、目赤、口舌生疮等一系列症状。“秋燥”不请自来。
秋燥燥在哪里?
在中医看来,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分为“温燥”和“凉燥”,前者多出现在初秋天气尚热或久晴无雨的时候;后者则开始于深秋天气转凉之时。
温燥:"久睛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
患者可能出现身热头痛,鼻唇觉干,干咳无痰(或咳痰少许而粘滞不爽),咽喉干痛,心烦口渴等症状。
凉燥:“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
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无汗,鼻咽干燥,咳嗽痰少,唇燥不渴,皮肤干燥。
人一旦被“燥邪”缠上,损耗人体阴津,出现皮肤干燥等病症,严重者会伤及人体肺部。
总而言之,秋风起,水分发散,人干燥。咋办?润燥!
秋燥多喝水为什么没用?
人感觉“干”、“燥”,与体内津液不足密切相关。津液不等同于水,它是体内脏腑组织官窍内的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泪、涕及各种组织浆液等。
津液的生成与脾、胃、小肠、大肠等脏腑的生理功能相关。胃肠中的水谷精微和水液必须通过脾的运化才能生成津液并散布全身。若脾气的运化和胃肠的吸收功能不足或者失调,都会影响津液的生成。
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主要依靠的是肾气的蒸腾、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和三焦的通利共同作用实现的。脏腑的协同作用保持人体状态的平衡。
津液对人体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布散在体表的津液能滋润皮毛肌肉,渗入体内的津液能濡养脏腑,输注于孔窍的津液能滋润鼻、目、口、耳等。
所以,当泪液不足时,人眼睛感觉干涩,严重者导致干眼症。再有如唾液,含有消化酶、免疫物质,起到消化、杀菌、滋润等作用,是水分替代不了的。
喝水虽然能补充身体的水分,但是并不能马上补充身体丢失的津液。这就是为什么喝了大量的水却润不了“燥”的原因。
这道理犹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好比一块沙质土地,要改变的是土壤的性质而不是拼命浇水。沙土涵养水分的问题不解决,无论浇再多的水,依然会面临农作物干枯的问题。
因此,比起多喝水,让身体涵养“津液”才是王道!
既然津液这么好,双十一快到了!“某喵”、“某汪”有半价特卖么?
7款汤滋阴润肺,深秋必备
天干人燥,治法贵在润!“津液”有市却无价,没得卖那咋整?
平时除了保持正常的水分摄入,擦润肤露、保湿霜外,还需要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防秋燥伤阴;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少食韭菜、姜、蒜等热性食物;避免寒凉性质水果损伤肠胃。“生津除燥”吃出来。
秋天防脱发保健汤
原料:黑豆30克,熟地15克,枸杞15克,桑椹15克煮汤。
功效:滋养肾精,减少脱发。
百合梨汤
原料:梨1个,百合、麦冬各10克。
功效:滋阴润肺。
冰糖银耳百合汤
原料:银耳10克,百合15克,枸杞15克冰糖。
功效:滋阴润肺补肾。
山药莲子芡实汤
原料:山药50克、莲子30克、芡实30克,糖或盐适量。
功效:补脾益肺固肾。对于久热不退造成“津枯血燥”者大有裨益。
雪梨川贝汤
原料:1个雪梨,配川贝3克,冰糖少量。
功效:润肺止咳,清热化痰。适用于咳嗽痰黄难咳出,声音嘶哑,口干肺燥者。
南北杏无花果猪肺汤
主料:猪肺120克,南北杏各10克,无花果20克,蜜枣3个。
功效:生津润燥,养肺止咳。
银耳冬菇猪胰瘦肉汤
原料:银耳25克,冬菇30克,猪胰1条,猪瘦肉60克。
功效:滋阴润肺,生津止咳。用于肺肾阴亏、虚火内生,症见干咳少痰、咽干口渴、痰中带血,或糖尿病者。
更要紧的是心情
收住那颗躁动不安的心。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控制好“喜、怒、忧、思、悲、恐、惊”,天凉好个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