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垂位于耳朵最下端,摸上去很柔软,没有软骨,是耳朵上唯一肉多的部位,耳垂前面与面颊相连,后面则与耳轮尾相接。“倒置胚胎示意图”中,耳垂对应的是胎儿的头部,因此该部位与人的头脑,面颊密切相关。耳垂红肿。多提示咽喉不适,如咽干、咽痛等。
耳垂圆形凸起:在耳垂外上侧有一圆形(鼓包中央凹陷)或丘形突起,多提示病人胆囊不适,可有口苦、胆区隐痛等症状,可见于胆结石、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的病人。
冠状沟:出现在耳垂部的一斜行凹沟,与水平线约成45度角。多提示心脏供血不良,可有心慌、胸闷等症状,常见于肺心病、冠心病等。
耳垂斜行突起:该突起位于耳垂、可延及至对耳屏,与水平线约成50度角。常提示牙齿不适,可有刷牙出血等症状,常见于牙龈炎、牙周炎。
如果心脏出了问题,这个耳朵会露出什么马脚呢?
其实这一点也不神秘,咱们都知道,中医有“四诊法”——“望、闻、问、切”,这其中的“望”就是指通过观察患者外部特征来推断疾病发生的根源。针对冠心病的诊断,我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耳诊,就是指通过观察耳朵的外部特征来推断是否有冠心病的征象。
在中医理论中有“耳主贯聪而通心窍,为心之司,为肾之候也”的说法,《黄帝内经》中也有“视耳好恶,以知其性”的记载,并认为耳与经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地经过耳朵,所以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的说法。现代生物全息理论也发现了耳朵与人体器官的对应关系,并确认了八十多种内外科疾病与耳朵的变化有关系,所以人体有病时,耳朵就会有反映。耳朵的形态、色泽和纹路的变化都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这是我进行耳诊的理论依据。
心区光反射增强:即耳甲明显变亮,多提示心脏功能不佳,可有心慌、胸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