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地气通,清新之气初出;疏肝排毒汤奉上

惊蛰最适宜的,是踏青,人在田野中可以接收大地初出的“清”气,抒出胸中恶气,把郁结的肝气、烦闷疏散抖落。

惊蛰后地气的长养功力是最强的。所以是传统耕地、播种的旺季,“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据说在中原地区未过惊蛰时,种子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生长的,一定要惊蛰第一声雷以后播种,才会抽芽茂盛。

轰轰烈烈的春播开始了,你的种子准备好了吗?

春天是特别需要早起的季节,尤其是惊蛰这一天。惊蛰日一年中初次阳气大动,需顺势早起,在春光中舒展四肢。

人在清晨如登山观海,胸中会有一股清气升起。若在春天迟迟沉睡,整年都可能暮气横秋,人也会越来越没精神。

《吕公忌》里说农历2月宜忌:“是月令幼小儿女早起,避社神,免至小儿面黄。”

小孩子像小苗一样,正需要春天木气的长养,此时若错过了一年阳春清晨的“清新阳气”,小孩子可能会木气不够畅达,影响到脾胃,导致面色黄。所以春天要早起多出去走走呢!

惊蛰时人体内火急剧上升,但由于天冷,毛孔还是紧闭的,所以容易形成郁热、出现上火症状。所以应以疏肝、凉血为主,不宜吃辛辣、温补之物。

惊蛰舒肝排毒汤

春三月,此谓发陈。“发陈”的意思是宿疾、陈疾开始由內向外发散。冬天蛰伏的病毒也开始苏醒、活跃。惊蛰是风季最后一个节气,此时风邪最猖狂,会带着各种病菌到处肆虐,所以惊蛰,也是流行病多发期。

惊蛰要喝个疏肝排毒汤。

惊蛰汤:黄豆咸猪骨芦笋汤

原料

黄豆1两、芦笋4根、鲜牛蒡一段、姜3片、咸猪骨或咸肉250克

做法

腌咸骨:提前一天买好猪脊骨,筒骨、扇骨也行,洗净抹上盐,腌过夜,就能拿来煲汤了。也可以冰箱冷藏多腌几天,3天以上味道会更香。

煲汤:

1、黄豆提前浸泡15分钟;

2、咸猪骨(咸肉切片)提前用水煮一下去掉多余咸味,和姜、黄豆一起下到锅中;

3、芦笋切段,牛蒡切片,将牛蒡和比较老硬的芦笋根先下入锅中,煲大约40分钟后汤色会发白,最后加入比较嫩的芦笋,煮软即可关火出锅。

经过腌制的咸猪骨是清热的,黄豆养肝木,补中气,芦笋是初春最先长出来的小芽一样的蔬菜,得春气之先,能疏肝解郁。这个汤滋味鲜香,是非常应季又好喝的一碗汤了。

再来看为什么要用咸猪骨,“咸”可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因为咸猪骨能泻火散热,且猪骨的本身就有滋阴益髓的功效。惊蛰后的气运容易引发人体一些旧疾,或炎症,中医的清热解毒其实就是营造炎症、病毒不能生存的格局。

再说牛蒡。它味辛凉,能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消肿。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痛,疮疖肿毒,脚癣,湿疹。这些症状,不都是春季易发的一些倒霉症状吗?今年春天家里可以常做些牛蒡菜、牛蒡汤。

禁忌:若是有感冒症状时,喝这个汤需去掉芦笋、黄豆,黄豆是小补的,病时不宜,芦笋为发物,病时也不宜。

“乌梅三豆汤”,补肝解虚火

已经在春天出症状的朋友:喉咙痛、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眼睛干涩、红肿、咳嗽、心火旺睡不安稳、脸上发痘……还记得我写过的“乌梅三豆汤”吗?

此时正是拿出来用的时候啊!!!

种种“上焦热下焦寒”的虚火上炎,都可以在上火的时候喝这个茶,或平时偶尔喝一下预防。比喝凉茶一味清火靠谱100倍。

因为此方最“平淡和养”,它只是帮你把你原本的阳气敛藏住,丝毫不伤及“根本”。

乌梅  :味酸,能收敛外散的相火,大补肝木之气,生津液。肝木主疏泄,疏泄太过,相火就会过分地外散。乌梅能扭转这种失衡的气机。

冰糖:补脾胃,又不会阻遏气机运行。而且,乌梅的酸和冰糖的甘味合在一起,除逆(可以预防气运而出现的温病)。

扁鹊三豆饮:黄豆和黑豆养肝木,补中气,降肝胆经相火,绿豆清肺热。

做法:乌梅、黑豆、黄豆、绿豆、冰糖各30g,煮2小时代茶服。

——此方出自张涵《圆运动古中医临证应用》

用的都是食物,煮出来酸酸甜甜,无任何副作用,老少皆宜。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