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滋阴补肾第一方竟然是这么来的,强壮男人!

六味地黄丸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家喻户晓。关于六味地黄丸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北宋神宗年间,太子赵煦(就是后来的宋哲宗)患了泄痢,虽经太医们多方治疗,却总不见效。最后,竟出现了抽搐,宋神宗非常着急。这时,长公主向神宗推荐山东的钱乙。

钱乙被召来之后,经过仔细诊察,处了“黄土汤”的方子。就是用黄土三升,加水煮沸后取汁去滓,趁暖服下。众人不解,不料太子服后症状大减,不日痊愈。

神宗在金銮宝殿召见钱乙及太医,问及黄土汤的治病原理。钱乙答道:“太子所患,乃走水之疾,以土制水,故得其平。另外,我进宫时查看以前用过的处方,皆合医理,太子的病已去十之八九,我再略加疏导,即已痊愈。”神宗听他回答的合情合理,又谦让不贪,毫无争功诿过之意。龙颜大悦,封其为太医局的医丞(相当于院长)。

钱乙当了太医丞,众位太医虽然表面上尊重钱乙,但背后却并不服气,认为不过是巧合而已。

有一次,钱乙开了一张方子,即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治疗小儿因肾虚导致的“五迟”(小儿囟门迟闭、立迟、行迟、齿迟、语迟等)。这个方子其实是脱胎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又名八味地黄丸)。有位太医看到,以为抓住了把柄,以求教的名义问钱乙:“您的方子少了两味药吧?原方还有附子、肉桂,您忘记了吗?”

钱乙微微一笑道:“我并没有忘记,张仲景的八味地黄丸是给大人用的。小儿乃纯阳之体,如果用附子、肉桂的壮阳药,只会加重内热,有升阳动风之弊,所以我去掉了这两味药,这是六味地黄丸。”这位太医听了,连说佩服。

这个方子被钱乙的学生闫孝忠记录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钱乙也被尊为“儿科之祖”。

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曾经的小儿用药,现已成为滋阴补肾的常用药,名气竟大过了金匮肾气丸。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熟地黄补肾、山药补脾、山萸肉补肝,同时用泽泻泻肾浊、茯苓渗脾湿、丹皮清肝火,三补三泻,药性平和。主要用于肾阴亏损、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等。

金匮肾气丸有附子、肉桂,能温阳补肾,主要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尿频、水肿等证。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