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立冬时节养生攻略送给您!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此时,地球位于赤纬-16°19',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仅有33°47'。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期间,汉族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有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到了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食俗方面,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而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立冬养生

  中医讲究立冬补冬、立冬养藏、滋阴补阳,立冬养生应该温补养阳,少吃生冷也不宜过燥。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那么立冬来临我们该如何养生呢?

  立冬养生要从这四方面入手

  1、情志宜平和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会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2、起居重防寒

  养生保健方法的原则是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气新鲜。

  在冬季,保证充足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当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3、运动易舒缓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太极、八段锦、慢跑等,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

  4、饮食营养均衡

  饮食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天气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此外,还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

  立冬三注意

  1防止热能过剩——一般人到了立冬时节,由于气候渐冷,我们为了维持体温,往往要进食过多来增加能量。然而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这样不好。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巧防冬燥——一到初冬季,气候就变得晴朗干燥,因此主张应当润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生活中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

  3饮食禁忌——此时节应特别注意饮食,保证饮食多样化,多吃温热食物,以保障胃肠功能的正常代谢,避免腹泻等症状的发生。

  小贴士

  冬季的传统养生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叩齿、干洗澡、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对身体很有益。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