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这个穴位揉一揉,皮肤干涩、便秘干咳、喉咙头痛、统统解决!

  这个穴位就是曲池穴:它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准确位置:曲肘的时候,在肘部的横纹末梢。按压的时候酸痛。这个穴位可以按住、点按,也可以把手伸直用另外一只手进行局部摩擦,擦热擦红。

  【主治病症】肠炎、腹部绞痛、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皮肤瘙痒、结膜炎、眼睑炎、荨麻疹、高血压,齿槽出血、甲状腺肿、上肢瘫痪等。

  缓解治疗外感发热,咳嗽,气喘,腹痛,吐泻,齿痛,湿疹,痤疮,手臂肿痛,半身不遂,白癜风等。

  【功效作用】疏风清热调和营卫、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

  【日常保健】按摩此穴,在收紧肌肉的同时,可美化臂部皮肤,改善干燥粗糙的状况,使你的手臂光滑动人。

  【现代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曲池穴对人体的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有明显的调整作用。艾炙曲池可使胃蠕动弛缓,针刺曲池又可调节肠道蠕动、空肠、回肠蠕动弱者可即时性增强,强者可使之减弱。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弹拨曲池穴,可防治肩臂肘疼痛。(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穴,每次1~3分钟。)。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肘痛、上肢痹痛等。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曲池穴3~5分钟,可缓解治疗便秘、头痛、发热、咽喉肿痛等。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孕妇禁用。

  【养生保健】

  1缓解湿疹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具有清热利湿、疏风止痒之效。中医认为,皮肤湿疹病症,多由于湿热之邪郁结在肌肤所致;若湿疹瘙痒无定时,多兼夹风邪。故取曲池穴,清利体内湿热,兼可疏散风邪,而达到止痒护肤的功效。

  按摩法:用指柔法,将拇指指腹点按于曲池穴上,其余四指抓住肘关节固定,按揉力度以酸痛感可耐受为宜,每次按揉10-15分钟,每日可多按数次。南少林火功推拿研究所提示:对于长期使用电脑的人群,按揉曲池穴也可以起到缓解手臂酸痛的效果。

  2改善上肢瘫麻、哮喘

  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曲池,每次1~3分钟,可改善上肢瘫麻、哮喘。

  3预防高血压

  每日按压曲池穴1~2分钟,使酸胀感向下扩散,有预防高血压的作用。

  当血压骤升时,可通过按曲池穴来放松神经系统,使呼吸逐渐均匀,心气平和,血压便可逐渐恢复正常。曲池穴的降低血压作用已被证实,且远期疗效较好。

  平时也可在每天上午6-10点,下午3-5点高血压容易发作的二个时段,按压曲池穴来平稳血压,达到预防高血压的效果。将右手手掌摊开,左臂微微弯曲,用右手的掌侧敲打左手手肘的曲池穴处,左右交换重复多次,便可保持血压平稳。

  4清热解毒、抗击过敏性鼻炎

  曲池穴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络、开通肺气"的作用,可治疗鼻、咽喉部位的病症。

  患有过敏性鼻炎者,一遇到冷空气或尘蹒便会出现流鼻涕、打喷嚏,而且鼻子会非常的痒,还容易流眼泪。过敏性鼻炎为鼻咽喉科常见病,掐按曲池穴可刺激经络穴位,使体内气血畅通达到治疗的效果。

  曲池穴取穴非常方便,平时就可以多按一按,降压、痛点、去湿疹都有很好的效果。一定要告诉身边的亲朋好友哦!(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拔罐的好处与坏处!

  我相信,拔罐是属于一种古代中医治疗法,它是通过气体负压皮肤吸着,使其体湿祛除的一种古老方法,如今都是用于祛湿、减肥方面,那在秋天拔罐有什么好处,又有哪些坏处呢?你知道吗?

  【拔火罐好处】

  1拔火罐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有一定的功效,长期或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身体疼痛,缓解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

  2我们可以通过拔火罐,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老病除。

  3现在,拔火罐很多都是用于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4我们的身体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拔火罐坏处】

  1.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2.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3.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皮肤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

  拔罐,出水泡是怎么回事?

  拔罐后出现的水泡如果是小的可以不用管他,身体自己会吸收的,如果是比较大的水泡,先做好消毒,然后用消毒的针具在水泡下缘戳一个洞让里面的液体流出来,不要破坏泡壁做好消毒就可以了。

  至于水泡形成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你的体内湿气比较重,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您拔罐时间太长了,一般我们拔罐的时间是5~20分钟就可以了。

  1.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以湿气最为突出。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也是湿邪的表现。

  2.留罐时间有点长。这一点因人而异,也是和体质有关系的。有人留罐20-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也有人5-10分钟就会起泡。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

  3.罐子温度较高,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有时做闪罐,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这时留罐的话,会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异,同一个人拔罐,有的部位没问题,有的部位起泡。总的规律是背部、两胁、臀部容易起泡。

  5.拔罐过重,超出了承受能力。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