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小暑节气养生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天暑下地,地湿上升”,天气开始炎热而未到最热。

  ”

  一候温风至:凉风不再,热风来袭。

  二候蟋蟀居宇:蟋蟀为避暑热,自田野移入庭院。

  三候鹰始鸷: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飞翔。

  小暑处于三之气末尾,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阳明燥金。夏行秋令,燥热交杂,加上今年一整年的生发之力偏弱,如果燥热郁结在体内而不得发,就很容易上火。不如煮上一壶养肝茶,待温度适中,美美地饮上一杯,暑气顿消,肝气也随之舒展开来。

  食宜温暖清淡:

  小暑以后,伏天将至,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内里寒凉。过食冰冻寒凉,无异于雪上加霜;过食肥甘厚腻,则是火上浇油。五谷杂粮最养胃,红色食物最养心。不妨多吃些十谷米、小米、山药、枸杞子、莲子、百合等。

  宜晚睡(23:00之前)早起:

  使阳气得以宣泄。

  动宜缓:

  少做剧烈运动,避免过度出汗。因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损耗心血。

  心宜静:

  热令人心烦不安,心烦不安又生燥热。“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不如常反观自己燥动不安的心,常闭目养神、静坐调息。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艾灸:

  关元、气海、中脘、命门。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

  足浴方:

  药浴方或足疗方加2支藿香正气液,煮水泡脚,可解暑去湿,扶正气。

  小暑节气养生粥:

  十谷米、黑豆、绿豆、赤小豆、莲子各20克,煮粥或打豆浆喝。此款养生粥是吴医生在古方【三豆饮】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祛湿、营养全面的十谷米和养心安神的莲子,性质温和,男女老幼皆可食用。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