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花钱学来的中医疗法,全是“干货”!

  花钱学来的中医疗法,全是“干货”!供参考!

  秘制冻疮液

  【配方】:麻黄25克附子25克细辛25克酒大黄25克生姜20克桂枝10克樟脑注射液10ml山莨菪碱注射液10ml75%酒精500ml。

  【制法】:酒精内浸泡10天后滤渣取汁,外涂患处。日3--5次。

  【适应】:初期红肿热痛未破溃患者。

  【方解】:此方乃福建民间家喻户晓的冻疮效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结合西医药秘制而成。

  【樟脑】:辛、热。涂于皮肤有轻度的局部麻醉、镇痛、止痒作用,其温和的刺激能让局部感到温暖及舒适。

  【山莨菪碱】:“冻疮乃天时严冷,气血冰凝而成”,654-2具有扩张血管(尤其是改善微循环)作用。

  此方简便廉验,功效非凡。

  头晕

  治疗:膈腧艾灸、点按。每侧拳击50次,针百会,四神聪,双风池,右太冲,眩晕点直刺。

  头痛

  治疗:双风池,太冲,前头痛加风府点按,后头痛配足临泣(男左女右),偏头痛加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眉棱骨痛加双侧昆仑穴,巅顶痛止不住加大脚趾趾尖点刺出血。

  面瘫

  水肿期:1-7天为水肿期,可出现患侧发青,不能针患侧,治疗:侧三里、侧下三里强刺激,健侧太冲穴,牵正穴(牙痛穴),健侧后溪,对侧翳风穴强刺激,(明目穴),如果眼睛闭不上针患侧光明穴,偏瘫穴,留针20分钟。

  治疗期:7-15天为最佳治疗期,治疗和水肿期不变,患侧加阳白穴向下刺至眉棱骨,捻转滞针,丝竹空平刺至攒竹,颊车穴、地仓、面瘫穴对侧向上斜刺,患侧下关、翳风穴、双侧风池、迎香穴、四白穴、牵正穴、双侧合谷穴。

  康复期:3个月为康复期,超出3个月就很难治疗了

  透穴:里地仓头颊车,人中透地仓,下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单穴使用或者1-2个,不可多用,半个月之内尽量不用。最好在康复期使用。

  针尖划刺法:在上眼睑或者患侧额头用5根针进行划刺,增加皮肤表面的刺激性,激发神经的兴奋。

  割治法:久病必淤,超出治疗期用割治法,

  注意:面部取针4-5穴,多或者手法重可致面瘫痊愈遗留面肌痉挛的后遗症。

  三叉神经痛

  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太冲、牵正穴、三阴交、下三重、患侧的听宫、如果三支都痛扎翳风穴,合谷患侧、后溪患侧可不用、面部不超出5针。

  面肌痉挛

  后溪:先取患侧透劳宫,不效加对侧,可立效。牵正穴对侧,侧三里、侧下三里、太冲,不可针患侧,可加重病情。如病程长臀部找反应点

  鼻炎

  攒竹向上1寸平刺至鼻庭骨(睛明穴旁),迎香穴、鼻炎穴强刺激不留针,对侧合谷,也可双侧,

  肺腧穴刺血拔罐,

  庆大浸湿口罩,带3天,

  注意:过敏性鼻炎,不可温差过大,不可以吃辛辣食物。

  风牵斜视

  主穴:光明穴患侧,针1.5寸强刺激,

  眼部:向上斜扎承泣,四白,

  向下斜针鱼腰穴

  向外斜针睛明穴5分,太阳穴不留针

  正光穴:鱼腰与攒竹中点,鱼腰与丝竹空中点,直刺眼眶下缘,向上斜不用,不留针,其余留针20分钟,

  失眠

  主穴:失眠穴,神门平刺到太渊,男左女右取穴,肾病穴,2针足矣。

  抑郁症失眠:浅刺腰痛穴,双侧乳尖向上平刺1寸,风池与翳风穴连线早中点,太冲(男左女右),内踝与外踝过足跟连线中点,1寸,5分钟取下,

  顺气泻火针:膻中穴到鸠尾穴,神门向上平刺1.5寸。这2穴2个小时取下

  白领综合症

  胸痛穴双侧,重子穴对侧,肾病穴留针20分钟

  如头晕加风池、水养木(太冲),都取双侧

  颈痛加颈痛穴,肩痛穴,

  带状疱疹

  截根穴(蜘蛛穴)只灸一次

  针灸:根据部位循经取穴,腹部加腹痛穴,肋部加阴陵泉,胸部加胸痛穴,

  健侧蛇眼穴,至阳穴,从上向下针48小时

  重症面积大,溃烂铺棉灸,往复3-5次。

  后遗症治法和上相同,加膀胱经刺血拔罐。

  心脏病

  针灸:胸痛穴双侧强刺激,肾病穴右侧,左心平穴,右心门穴,足三里针尖向上2.5寸

  点穴:至阳穴上3寸,旁开2寸,至阳穴

  胆囊炎

  针灸:太冲,右天宗穴,胆囊穴(阳陵泉下1.5-2寸),对侧腹痛穴,胆囊炎一周可以痊愈。

  如出现胆绞痛对侧迎香穴透四白穴。

  偏瘫:

  15天以前针健侧

  针灸:双风池,右太冲,百会前1.5到鬓窝接力三针,(上肢、下肢、脑部),对侧偏瘫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肩痛穴,肘痛穴,腕痛穴。

  配穴:合谷、曲池、足三里、梁丘、阳陵泉、风市、悬钟,这些可以选择应用。

  如喝水呛、吞咽困难,翳风穴深刺1.5-2寸,加廉泉强刺激,

  如语迟针涌泉,

  如手不能伸,合谷透后溪,强刺激。

  如挎筐曲池透尺泽,不留针,配合膝痛穴

  如腿不能抬,对侧臀痛穴、肩前穴

  如足内翻涌泉到三阴交每隔一寸针一针针7分,丘墟透照海,

  灵骨、大白、木火、九里穴、侧三里、侧下三里。

  重点:左丰隆,伴随脑积水加正宗上2寸、再上2寸。

  尿失禁:太溪穴,肾病穴

  大便失禁:通天透络却穴。

  易怒骂人加膻中穴透鸠尾穴

  减肥

  针灸:右太冲、双阴陵泉,双复溜穴、水分、水道、双减肥穴(腹股沟中点与天枢连线中点)带脉,带脉上下各1寸向神阙平刺,

  上肢:支沟、曲池。肩髃穴下3寸、下3寸,减上肢用

  下肢:上三黄加风市、风市上下各3寸。阳陵泉深刺。

  头部:偏瘫穴

  脾健能吃:耳穴口点、胃点

  配穴:神阙上3寸、旁开2寸,神阙下3寸、旁开2寸、双天枢。

  痤疮

  泄血:大椎,肺腧

  针灸:双侧支沟、上下巨虚、复溜穴、阴陵泉、曲池、丰隆

  尿急尿频

  针灸:升提穴、双太溪、双肾病穴、当天可止住,如无效取双秩边穴

  小儿遗尿

  针灸:遗尿点,手对应的遗尿点,

  成人配尿急尿频的穴位。针后要鲜姜水泡脚

  便秘腹泻

  便秘针灸:双足三里、上下巨虚、双支沟、双天枢

  腹泻针灸:升提穴、气海穴、关元穴、双足三里、上下巨虚、腹痛穴(男左女右)、肾病穴(男左女右)腹泻急加腹泻点(神阙下1寸)久泻加双太溪、肝气犯脾加太冲

  胃脘痛

  针灸:中脘、胃痛穴、右腹痛穴、左梁丘

  如胃痉挛加板门穴、左足三里、阴陵泉

  如胃胀加天枢、上下巨虚

  如胃酸中脘泄血、点按太渊、梁丘.

  手法:点按至阳穴、胃三针

  妇科

  痛经:膻中穴,胃痛穴、双血海、承山、左太冲

  附件炎:患侧归来、太冲(寒左热右)

  月经不止:血余碳冲服立效

  闭经:血海、三阴交、太冲、肾病穴、胸痛穴、17椎下垫枕2寸直刺、血海足三里配合可祛斑。

  崩漏:艾灸,隐白穴,针血海,太冲,地机,断红穴。提到艾灸,自然要说说我们的中药艾条——艾叶加中药,自然更有效。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