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医中,胃相当于仓库,吃的、喝的,都归它管。运化靠谁呢?靠脾。所以说,脾胃是最好的搭档,胃里边盛纳的东西,经过脾脏的运化精微,输送到全身去,这样才能为身体所吸收。但是脾胃也是很有“性格”的,如果把所谓的“山珍海味、珍馐佳点”一股脑儿胡乱塞进胃里,它们就会发“脾气”的。因为胃是喜温、喜燥的,而春节期间的补品却多以“凉”、“湿”为主。
脾胃在人体的地位非常重要,以前有位叫李东桓的名医,专门写了一本书,叫《脾胃论》。他认为人的胃气如果衰败了,就没治了。只要胃气还在,什么病都有可能恢复,不管什么样的病,他只要能吃能喝,就说明无大碍,还能抢救过来。如果他不能吃、不能喝了,用什么办法都没辙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健脾胃,没事儿多揉揉肚子,多啃个干馒头片,多嚼,都能起到健脾的效果。吃饭讲究少吃多餐,少吃点儿,多吃几顿,大鱼大肉的尽量少吃,以免对脾胃造成伤害。
艾灸给脾胃“送温暖”
给大家说一个简单的办法,平躺在床上,然后用手去按肚子。按到中脘这个位置时(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处),当你使劲按的时候,如果你觉得里边有硬块儿,这里边其实就是寒湿之气。这种情况可以在中脘部位进行艾灸,效果非常好。
凡是胃病,像胃炎、胃溃疡,包括一些肝胆的病,甚至糖尿病,用这个穴位都有效果。为什么糖尿病也归到这里来了呢?因为糖尿病一般属于脾肾双虚。在糖尿病做艾灸的时候要特别谨慎,因为艾灸可能会有灸疮,而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是很难愈合的,所以糖尿病人艾灸一定要小心。为了安全起见,有些大病、难病或者有风险的病,建议不要在家随便灸。
单灸中脘,这是最简单也最省事的健脾胃灸法,如果你想效果更好的话,建议你将脾腧、胃腧和神阙一起灸一灸。每个穴位大概灸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每天都可以灸一次。
灸肚脐(即神阙)时,一般用隔物灸。在灸肚脐时,如果是一些寒症引起的腹痛,可以搁一些盐,把这肚脐眼给填平了。以前也有直接在盐上灸的。但盐一加热会爆,所以用盐将肚脐填满后,上边一般会搁个姜片,为了安全起见,可以把姜切厚一点儿,然后扎上眼。如果肚子里边有水汽,就是里边湿气比较大,比如有的人灸完以后,就会发现肚脐里边一兜水,甚至把盐都熔化了,说明这个人湿气特别大。
做隔姜灸的时候,也容易烧起泡。因为隔着姜,所以开始觉不到热,可是等你觉到热的时候,它把姜已经烧的很热了。等你控制的时候,肚皮已经给你烧起泡了。所以在灸的过程中,一旦觉得有温度的时候,就要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