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含有胆汁、胰液、肠液的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幽门异常反流入胃,导致胃黏膜受损发病,又称作碱性反流性胃炎。
主因高胃酸及胃动力异常所致,属于酸反流。随着近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胆汁亦成为酸反流之外的重要致病因素[1],又称作碱反流;临床又可见两者皆有之混合性反流。但无论反流性质如何,均可造成消化道黏膜损伤,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小症状大问题
反复发作上腹部烧灼样疼痛(进食后加剧,服用碱性药不能缓解),腹部胀痛、早饱、打嗝、嗳气、口干、口苦、或伴有呕吐,胆汁性呕吐,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贫血等。可有上腹部或剑突下压痛或不适,一般压痛不剧烈。
正常情况下,胆汁由肝脏分泌,储存于胆囊中,当消化食物时,胆汁方可进入十二指肠。胆汁味苦,呈弱碱性,当其反流时,一方面,可出现口苦、口干等症状;另一方面,可降低胃黏膜屏障作用,使其易受消化液侵袭而发生炎症反应,从而出现烧灼样疼痛;当胃黏膜充血、糜烂、水肿时,其蠕动性降低,排空延迟、使得胃内容物滞留,易致腹胀、嗳气、食欲减退等症状。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得重视
胆汁反流性胃炎有两大病理基础:解剖异常和胃肠功能紊乱[2]。正常情况下,胃的幽门是收缩关闭的,当胃内食物经胃蠕动排入十二指肠时,幽门口舒张开放;胃内容物排空后,幽门口又收缩关闭,以防胆汁反流入胃。
而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会破坏幽门的正常开合作用,发生胆汁反流。
1
解剖异常
(1)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幽门屏障功能丧失,致使胆汁反流;
(2)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如先天性幽门口关闭不全、中老年人幽门口功能
性退行性变、幽门成形术等诸多因素易致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正常开合功能被破坏,从而发生胆汁反流;
(3)胆系疾病:有文献研究证实,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
率显著提高。
2
胃肠功能紊乱
易致胃蠕动减弱,排空延迟,而发生胆汁反流。
3
其他因素
(1)性别:通过长期临床观察,我们发现女性发病率较男性高。这可能与女性容易情绪化,情绪失调关系密切。
(2)年龄:本病人群年龄多集中在41-70岁,提示中老年人为高发人群。
(3)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等,不但损伤胃黏膜,破坏黏膜防御屏障,使其易受外邪侵袭;而且易致胃肠激素紊乱、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失调而诱发胆汁反流性胃炎。
(4)不良情绪刺激:胆汁反流与情绪关系密切。情绪致病,最易伤肝。肝调畅情志,情绪抑郁或焦虑,可致肝气郁结,肝郁克伐脾土,影响脾胃气机之升降,肝胃不和,郁而化热,肝移热于胆,胆气不降,胆热挟胃气上逆,可出现口干、口苦、烧心、甚则呕吐等胆汁反流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