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泄,古代中医称之为“鸡精”。清代《秘本种子金丹》指出:“男子玉茎包皮柔嫩,少一挨,痒不可当,故每次交合阳精已泄,阴精未流,名曰鸡精”。以鸡的交媾取象命名,形容时间短暂,其定义可谓形象而准确。
中医对早泄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指的是仅通过视听刺激就会情不自禁的射精。明清以后,古代医家才将早泄作为一种疾患提出,并总结了一些治疗方法。清代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中则明确描述了早泄的症状并给出了治疗方药。如“阳虚精脱,未交先泄,或乍交即泄,滑流不禁欤,宜芡实丸、锁阳丹”。沈氏在同书中还收藏有治疗“阳举易泄”的单验方。此后,有关早泄的论治日见增多,迨至晚清迄今,则成泛滥之势。
中医学是诞生于中国的本土医学,它与西医学是属于理论体系并不相同的二种医学。中医学历史悠久,对早泄的认识与治疗有其自身的一些特色。如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必将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有望提高早泄的临床疗效。以下论述,抛砖引玉。特对早泄之中医治疗作一肤浅探讨!
一、重视早泄的病因分析
西医学对早泄病因分析主要着眼于神经、精神心理因素,相比之下,中医学对早泄病因
的分析则较为广泛和全面,而且相当重视。中医认为,诸如外感、内伤、饮食、年龄、情志、房事、药物、疾病、体质、生活习惯等,都可以成为引起早泄的原因或诱因,治疗用药时,如不首先了解清楚,也即是没有治病求因,就达不到中医学一贯强调的因人制宜,治病求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