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究竟离您有多远?在11月14日“联合国糖尿病日”前夕,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发现,近几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呈猛增态势,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人群达到50.1%。糖尿病前期患者是糖尿病的“后备军”,如果不提前预防,加强糖尿病知识健康教育,不可避免都会变成糖尿病。
50%国人处于糖尿病前期
从健康到糖尿病并非简单的一步跨越,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时期,被称为“糖尿病前期”。这是个至关重要到可以决定糖尿病走向的阶段,却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达到50.1%,糖尿病“后备军”不断增加,由于大部分糖尿病前期病人不会表现出“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人们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更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离糖尿病很近了。
临床医生告诉记者,所谓糖尿病前期,就是通过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的血糖异常升高者,而他们的血糖水平尚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事实上,糖尿病前期患者就如同处在分岔口上。不加控制,糖尿病将不久而至;有效干预,则可以推迟或阻止糖尿病的发生。有资料表明,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如果任其不管,每年会有10%左右进展为糖尿病,而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公布的数据,糖尿病前期患者中,11%的人在3年内就将转化为Ⅱ型糖尿病,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仅有约30%可能自行恢复为正常;若对其使用药物,或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等,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可下降30%至75%,恢复为正常血糖状况的几率最高可升至70%。因此,对糖尿病前期的人,必须引起重视。
医学上,糖尿病前期有着明确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包括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两类,空腹血糖超过6.1毫摩尔/升,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的7毫摩尔/升,属于空腹血糖受损;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而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11.1毫摩尔/升,就是糖耐量减退。这两种情况都是糖尿病前期,提示患者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功能缺陷,需要及早通过饮食、运动等干预使血糖恢复正常。
然而,在生活中,很多人却对6.1和7.8这两个数值不够敏感。比如,很多人只知道7是糖尿病诊断的标准,便很习惯地以为只要不到7毫摩尔/升,就很安全,即便体检结论建议他去做进一步检查,多数人恐怕也会置之脑后,于是生生错过糖尿病防治的最重要时机。相对于空腹血糖受损能在体检中被发现而言,糖耐量减低的情况则隐藏得更深。因此,专家特别提醒,一旦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有一项达到糖尿病前期的范围,都要进行复查,以确诊是否为糖尿病前期,特别是高危人群,必须提高警惕。
糖尿病早期症状隐匿,要想早发现,就得从高危人群入手。年龄超过45岁,之前查出过血糖异常;超重和肥胖的人,尤其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代谢异常,如血脂异常、血压和尿酸偏高的人;得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以及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肥胖女性和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女性,都应尽早筛查是否是糖尿病患者。另外,如果有暴饮暴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久坐等不良习惯,也得警惕糖尿病盯上你。
预防需做到四要点,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做相关项目的检查:
1、血糖监测,每个月至少要查1-2次;
2、有条件的每年至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3、经常量血压、体重、腰围,中年人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并接受降压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如此;
4、肝功能、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眼底、心电图等,检查每年至少一次。这些方面有问题的患者监测的间隔要更短,根据医生要求,可能每3-6个月就要检查一次。
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坚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减少一半左右。因此,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被筛查出来后,应立刻把健康付诸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