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赤小豆,俗称赤豆、红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栽培。赤小豆可作粮食和副食食用,并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历来为我国广大居民所喜爱。
中医学认为,赤小豆性味甘,微寒,归心、脾、小肠经,有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等功效。《神农本草经》说,赤小豆“主下水,排痈肿脓血”。元代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说,“治水者唯知治水,而不知补胃……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南朝梁代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指出,赤小豆“主寒热,热中,消渴,止泻,利小便,吐逆,卒癖,下胀满”。《日华子本草》也说,“赤豆粉,治烦,解热毒”。《本草再新》记载,赤小豆“清热和血,利水通经,宽肠理气”。
现代营养学研究表明,赤小豆含热量较低,含膳食纤维较高,且富含维生素E,以及钾、镁、锌、硒等活性成分,尤其是含钾量很高,是典型的高钾食物,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赤小豆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降血糖食物。经常适量食用赤小豆类食品,不仅可降低血糖,还兼有对糖尿病合并肥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的防治作用。根据古人的经验,赤小豆还可以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疖、痈、疮疥感染,效果可靠。
赤小豆可煮汤、煮粥,也可做成豆沙泥(但要注意不能加糖)。
【蚕豆】蚕豆为豆科植物蚕豆的种子。始载于明代《救荒本草》。《纲目》说:“张骞出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指此也。蜀人收其子以备荒歉。”蚕豆的别名很多,比如佛豆、胡豆、南豆、马齿豆、竖豆、仙豆、寒豆、湾豆、罗泛豆、夏豆等。蚕豆在我国分布广泛,食者甚多。
中医学认为,蚕豆甘,微辛,平,无毒,具有健脾、利湿之功效,可治膈食、水肿等病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蚕豆中含有巢菜碱苷、蛋白质、磷脂、胆碱、哌啶酸-2、外源凝集素等;值得重视的是,蚕豆中还含有大量的粗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对防止便秘、调整血压、降低血糖和预防肥胖等均有良好效果。国外利用蚕豆生产保健食品,应用相当广泛。
【绿豆】绿豆,又名青小豆。绿豆在我国种植非常广泛,是我国居民十分喜爱的一种食物。
历代医家对绿豆的保健与医疗作用均很重视。绿豆性味甘、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之功效,可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可解热药热解毒、消暑、利水之功效,可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可解热药毒。《纲目》中记载:“绿豆,消肿治痘之功虽同赤豆,而压热解毒之力过之。且益气、厚肠胃、通经脉,无久服枯人之忌。但以作凉粉,造豆酒,或偏于冷,或偏于热,能致人病,皆人所为,非豆之咎也。豆粉须以绿豆黏腻者为真,外科治痈疽,有内托护心散,极言其效,丹溪朱氏,有论发挥。”我国古代就有用绿豆治糖尿病的经验,《圣济总录》中记载,用绿豆治消渴,将绿豆淘净,用水煮烂研细,澄滤取汁,早晚服。现代医学观察表明,用绿豆煮汁服用或煮食,治糖尿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