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太极拳招式与传统文化

  目前,太极拳的审美运动和太极拳的和谐哲学正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和普及起来,深深吸引了大批太极拳爱好者共同习练和研究太极拳。这其中有相当部分的人是希望通过太极拳了解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太极拳招式,他们冀望于中国这种传统文化能拯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日趋失缺心灵沟通的危机,因此,我们对太极拳动作表现出的传统太极拳招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太极拳爱好者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传统人文价值有所帮助。

  太极拳动作技术特点与传统文化在乎中正合一。所谓中正是指心脑太极拳动作重心不偏不依,保持平衡平稳,即中正安舒。太极拳招式表现出了儒家先哲孔子主张的对待事物既不过分,也无不及,陈式太极培训采取适中和恰当态度的中庸主义思想。中正在道德品行方面又表现为善恶分明、诚实正直、廉正俭朴、正其义不计其利的正人君子风范和德行。合一是习练太极拳过程中,以腰为枢纽带动周身肌肉骨骼和意、气、力完整协调,绷整混圆,和谐统一。陈式太极这一动作特点表现出聚族而居的血缘亲情式的传统文化特点。这种整合太极拳招式不是篮球充足气自然简单的圆整,而是一种有核心的整体,强调服从权威,家长式的统一。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传统文化人际之间和睦、和谐为取向的社会心态和观念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并扩展到天地万物之中,垂慰仓生,泛爱生命,这种亲亲容情人文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太极拳身整合一技术理论的形成和完善。

  太极拳招式的动作体现在松柔沉静。松是肌肉骨骼的节节拉开,节节贯窜,陈式太极拳精神意识的自然状态,柔是木性的柔,不刚也不懈。沉不仅是身体某个部位下行位移,更在于精气神和意念的饱满下沉。静是身心放松自然,心无杂念。松柔沉静和谐统一表现出内向、平和、深沉、宁静的传统传统文化。辜洪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生动描述中国人的这一处世性格时说:中国人使用的笔是有柔性的毛笔,用毛笔写字画难,但练就之后,会写出比硬性钢笔幽雅漂亮得多的字,太极拳招式这个柔性是中国人心性的象征,这种柔性佐证了太极拳运动理论的文化渊源。

  太极拳这种审美运动重心平稳、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国,生产方式以自给自足为主。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传统文化使人们养成了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平安即是福的小农意识。这些农民阶级由于身处被压迫阶层,因此,他们提出了绝对平均主义的公平观,这种观点反对剥削和压迫,主张人与人之间绝对平等。孔子认为社会传统文化的不平等不能让其无限制发展,他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要求统治阶级要特别注意尽可能地对一切人进行利益上的平均分配,因民所利而利之。太极拳运动的这一太极拳招式特点,正是以上传统传统文化的恰当表现。

  太极拳思想结构特点表现出的传统传统文化太极拳理论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多以防守或化解对方攻势为主,后半部分则是反击,太极拳招式即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这种动作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孝悌、谦和礼让、宽厚待人的优良品质。让是中国人历来的处世美德,在家庭内部倡导孔融让梨式的礼让,古人赞美君子无所争的风度和高尚品格。太极拳招式对待人际纠纷先贤主张争先的路径窄,退一步自宽平一步,处世让一步为高,一个让字可以化解纠纷,和谐人际关系。太极拳化打太极拳招式还透示着重德不重力,追求以德服人的传统文化。这陈式太极拳其中凸现一个忍字,有忍辱负重朴实的忍;有负荆请罪的真情忍;太极拳招式有小不忍则乱大谋成大业式的智谋忍;陈式太极有大丈夫能屈能伸贵柔不争式的忍;陈式太极有忍辱至三公官场式的忍;陈式太极有忍为家训大家庭和睦相处式的忍等等。反观太极拳动作表现出的忍,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是复合式的,因为不同太极拳练习者的目的不同,技击时面对的对手也不尽相同,所以,忍让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太极拳化打太极拳招式还体现了中国人善用智谋的性格。太极拳动作化打结构中的化则表现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应战心态。传统文化在引化过程中运筹帷幄,了解掌握对方来力方向、大小以及意念变化,知彼之后,以直来横打,横来捧压等获胜对策攻之,强调了太极拳招式知人的重要性。

  太极拳强身健体、休闲养生,动作以圆、弧构成。太极拳动作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圆裆,使身体形成五躬,无处不有圆弧和缠丝走劲,内绷混圆,虚而待发。这种内实外虚、步弧身圆的动作特点,传统文化表现出了中国人贵柔、谦虚朴实、不张扬的传统文化;其二,左右奉圆,为人处事常留有余地,委曲求全,贤惠仁义,默默无闻,注重团结合作的人际关系;其三,重防范的性格。少往来,多猜忌等个性,对任何人都有防患于未然、相知犹按剑的心态。

  太极拳借力打力的技击特点表现出的传统文化体现在以柔克刚。陈式太极以柔克刚是以身法的含闪、步伐进退转换,手法的捋化等方法避开对方强劲攻势。太极拳招式这种技击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人为人处世温良恭俭让的柔性文化个性。老子的处世哲学是: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强兵则灭,木强则折(《老子七十六章》)。老子把柔性作为传统文化生存的法宝,柔遇强能退、能变,太极拳招式遇弱能容、能助,如水是天下之至柔,却能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这是柔弱之妙。孔子崇尚礼乐文化和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的雅文化。《孔子家语》记载:子路戎服见孔子,拔剑舞之,曰:古子君子,以剑自卫。子曰:古子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善则以忠化之,寇暴则以仁御之,何必恃剑?。以柔克刚就是以仁义礼让为表征的柔性健康文化的表现。

  太极应用主导以静制动,后发制人。陈式太极培训的静是沉着勿躁,不轻举妄动,内敛精神,积蓄力量,静观其变,以待佳机,采用合理技法制之。静的过程要求将对方的心意形表,始终纳于我的视野之内,准确预见其未来动向,传统文化使己之思想与之相偕一体,没有彼此相隔。这样才能彼微动,我先动,时止则止,时动则动,动静不失其时,如此方可令其道光明(《艮卦象传》)。刘安《淮南子》曰知莫大于知人,知人才能知己知彼,知彼读懂别人才能因人因事制宜,太极拳招式方法灵活得体。吕坤《呻吟语》也说:知己知彼,不独是兵法,传统文化说的处人处事,一些少不得底。这种静态主流文化对陈式太极培训的太极拳这一技击特点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

  太极拳技击牵动四两拨千斤。

  《太极拳》观耄耋御众之形,以快何能为?太极庄子意指太极拳技击取胜不只靠快和力,更注重巧,所以能四两拨千斤,关键在舍己从人、引进落空,消化对方劲势,在对方失去重心或去劲正猛无回之机,乘机借力,使对方防不胜防,一败涂地。我国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就有借刀杀人、趁火打劫、欲擒故纵、顺手牵羊等借机借力取胜谋略,陈式太极培训这些谋略越来越多的成功实践,使其自然而然融于社会、和谐社会,成为中国传统人文健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何种说法,太极拳产生于民间,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太极拳招式动作自然得到传统文化的精华的滋养。有句古话说得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太极拳正是这样,取之于民,又用之于民,更好地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太极理论和太极思想。所以说,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这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想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太极拳招式动作,欢迎前来当地太极拳培训组织,这里定会让你受益非浅。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