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食中的传统调味料是我们生活中最为贴心、且必不可少的饮食搭档。
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专家熊露则提出,生活中的9种调料不仅可为美味食物锦上添花,还在养生保健,防癌、抗癌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谓是防癌、抗癌,养生长寿的高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哪九种调味料。
1花椒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花椒也是一味中药,具有一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减膻的作用,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其药性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芳香健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等功效。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从花椒属植物中得到的某些生物硷具有明显的抗实验动物肿瘤活性。其中以氯化光花椒硷(Nitidinechloride)和耳翼花椒硷(Fagaronine)的活性为高。因此,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可谓调料中的防癌、抗癌第一高手。
2芥末
《英国营养学杂志》一项研究发现,吃西兰花时加上芥末能有效补充黑芥子酶,从而使西兰花的抗癌特性得到更好发挥。
芥末香辣味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开胃之功,能增强人的食欲。它还具有解毒功能,能解鱼蟹之毒,故生食三文鱼等生鲜食品经常会配上芥末。
3生姜
生姜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姜的辛辣成分主要有:姜醇、姜烯酚、姜酮等,姜黄中含姜黄素类约0.3%,挥发油1%~5%,油中主要为姜黄酮和二氢姜黄酮约50%,姜烯约20%以及d-a-水芹烯和按油精等。它们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就目前对于癌症的主流观点是:氧自由基攻击并破坏细胞膜、进而破坏DNA、RNA等,使细胞发生变异。
姜黄素对抑制皮肤癌和由氧化偶氮甲烷所诱发的大肠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由1,2-二甲基肼所诱发的小鼠大肠癌,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将姜黄素应用于1000多例癌症患者,这些患者多为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效果不佳,或传统治疗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患者,包括胰腺癌、肠癌、肺癌、乳腺癌、肝癌患者等。采用姜黄素与营养饮食支持、心理干预、家庭支持系统建设等结合的方式治疗,患者病情可以逆转。
4食醋
食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种病菌的生长和繁殖。。研究发现,食醋中含有一种酶,可以抑制镉和真菌的协同致癌、促癌作用;食醋用的麸皮和井水等原料,具有的富铜低镉特征,与60多种中草药制成特异药曲的化学组成和生物学作用,使铜、锌、锰、钼、钴等微量元素高度富集,因而具有抑癌的效用。
5八角
八角是制作冷菜及炖、焖菜肴中不可少的调味品,其具强烈香味,有驱虫、温中理气、健胃止呕、祛寒、兴奋神经等功效。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疲劳作用,尤其所富含的黄酮类、八角精油对亚硝胺类致癌物具有很强的阻断作用,具有很好的防癌抗癌功效。
6香菜
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此外,香菜可增加胃液分泌,增进食欲,调节胃肠蠕动,提高消化力。
近期一项加拿大研究发现,香菜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A以及生物类黄酮。大量香菜的Flavones可能减少您得激素相关癌症(譬如乳癌和前列腺癌)的机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表示香菜中得聚乙炔(polyacetylenes)有抗Tobacco烟草致癌物质功效。香菜还能调控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在体内的产生抑制前列腺癌等的发生。
7胡椒
胡椒是最常见的调味品。胡椒特别适于肥胖的人食用,因为它有助于新陈代谢,还能起排气作用。刺激产生唾液、胃液和胰液。有助于消化高脂肪食品。
胡椒子中含有一种名为“胡椒碱”的化学物质,该物质具有防止乳腺癌的功效。胡椒与姜黄(咖喱粉)搭配,其抗癌功效会更强。对于常见受寒或虚寒体质的胃痛患者,可以采用红枣5个,白胡椒10粒。先将红枣洗净去核,白胡椒略打裂开。然后在每个已去核的红枣内放入白胡椒2粒,待煮饭时,放在饭面上蒸熟食用。此方温中补脾,暖胃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寒性胃痛。
8辣椒
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其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辣椒有明确的防癌作用。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出刊的预防医学杂志再次刊登文章,告诫人们不要过量吃辣椒。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疗中心肿瘤研究所的甘尼特博士说,辣椒内含有致癌的化学物质,但它又有防癌的作用,问题在于吃的量多少。
甘尼特博士等人在印度和韩国两国进行的流进病学调查,已证实辣椒素是可能引起结肠癌发生的原因。辣椒味辛,含有辣椒素,它可刺激口腔内辛味的感受器,引起血压变化和出汗。大量进食可造成神经损伤和胃溃疡。动物实验取得的证据表明,辣椒一旦从肠吸收到血液中,即可运输到肝脏贮存,成为有益的抗癌物质。但辣椒素在肝脏内亦可破坏细胞,打乱细胞内的生化过程,变为吸收游离基的成分,而有些研究人员认为,部分游离基层是致癌原因。
甘尼特博士指出,罐装辣椒中的辣椒素和食品防腐剂丁羟安尼唑(BHA)和二淑丁对甲酚(BHT)对防癌、致癌起着双重的作用,这三种成分均为抗氧化剂,防止组织和部分食品腐败,但其效果取决于体内这些物质的含量,越多越有毒性,还可能致癌,越少越有好处。因此,我们在对待纯辣食品的吃法上,一定要有讲究,不能认为辣椒能防癌,就大吃特吃,应做到适量为好。每百克辣椒维生素C含量高达198毫克,居蔬菜之首位。维生素B、胡萝卜素以及钙、铁等矿物质含量亦较丰富。医药专家认为,辣椒能缓解胸腹冷痛,制止痢疾,杀抑胃腹内寄生虫,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还能刺激口腔粘膜,引起胃的蠕动,促进唾液分泌,增强食欲,促进消化。辣味品因其具有杀菌、防腐、调味、营养、驱寒等功能,为人类防病、治病、改良基因、促进人类进化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你的日常菜谱中加入一点辣椒,对身体的健康大有益处。
9陈皮
陈皮气香,味辛而微苦,具有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等功效。主治脾胃气滞湿阻、胸膈满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秽逆、二便不利、肺气阻滞、咳嗽痰多。
陈皮有明确的抗癌作用,具有非常广泛的生物活性。首先,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的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对机体细胞的破坏,起到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作用。其次,黄酮类化合物能抗肿瘤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癌机理多样,可以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抗氧化预防肿瘤;抑制相关酶活性,起到抗肿瘤;调节内分泌,起到预防肿瘤。
10大蒜
大蒜能抗癌源自于其中的锗元素,大蒜中的锗元素存在于身体部分蛋白酶和大脑皮层中,生理活性明显,具有抗肿瘤和消炎作用。大蒜中的有机化学锗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清除自由基和抗突变,从而起到防治肿瘤的功效。其次,大蒜中的硒元素能抗氧化和护肝。硒元素参与人体酶的组成,起到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功效。从而能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减轻化疗带来的副作用,能抗癌防癌。大蒜素可以防治胃癌的发生。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大蒜的抗癌保健作用呢,大蒜吃法有说道。
捣碎吃有保健作用。大蒜含有蒜氨酸和蒜酶等有效物质,碾碎后它们会互相接触,从而形成具有保健作用的大蒜素。因此,大蒜最好捣碎成泥吃,并且要先放10~15分钟后再吃,这样有利于大蒜素的生成。
生吃杀菌效果好。在加热过程中,起到抗菌作用的有机硫化物含量会逐渐下降,温度越高下降越快,所以熟吃大蒜并不能很好地起到杀菌效果。家里用蒜拌凉菜、吃饺子时用醋和少量芝麻油调的蒜泥都是很健康的吃法。
炝锅加点儿糖保护大蒜素。用大蒜炝锅时油温不宜过高,烹调时间不宜过长,将大蒜拍碎后放入锅中,喜食甜味的可以加入少许糖,因为糖对大蒜素有保护作用,能减少高温对大蒜素的破坏。
紫皮蒜比白皮蒜更抑菌。大蒜根据外皮的颜色可分为白皮蒜、紫皮蒜、黑皮蒜等,其中白皮蒜和紫皮蒜比较常见。和白皮蒜相比,紫皮蒜口感更辛辣,活性成分大蒜素的含量更高,抑菌效果也更明显。
独头蒜更抗癌。独头蒜实际上是植株营养不足、发育不良、不能产生多瓣的大蒜鳞茎。其辛辣味独特,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防癌作用要高于普通分瓣蒜。
在黑暗处保存。新上市的大蒜含水量比较高,买回家应平铺晾干后再保存,不要置于塑料袋中。大蒜最好在通风、干燥、黑暗处保存,这样能抑制其发芽。存放时还应保持外皮的完整,随用随剥皮。
每天生吃不宜超过2~3瓣。大蒜素对肠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生吃过多大蒜,易引起急性胃炎,长期过量食用还容易造成眼部不适。对于肠胃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每天最好别超过1瓣;肠胃好的人,最好每天2~3瓣。肝病、非细菌性腹泻、眼疾、胃病、十二指肠、脑溢血患者最好不要吃大蒜。
五类人不宜长期生吃大蒜
大蒜作为常用蔬菜和调味品,当然是适合大部分人日常食用了。但是,如果你有眼疾,或患有重病,或患有肝病,或腹泻,那就不能忙于生吃大蒜了。
1眼病患者
古人说:“蒜治百病唯害一目”。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是有害的。嵇康在《养生论》中说“荤辛害目”,蒜味最辛,而且它是走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的损伤。所以吃蒜要注意不要过多,尤其是有眼病的人,在治疗时必须忌掉辛辣食物。
2虚弱有热者
古人认为多食蒜会耗散人的气,同时也耗散人的血,《本草从新》记载“大蒜辛热有毒,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虚弱有热的人切勿沾唇”。所以身体差、气血虚弱的人要注意。
3肝病患者
很多人用吃大蒜的方法来预防肝炎,甚至有人在患上肝炎后仍然每天吃大蒜。这都是不对的。《本草纲目》记载蒜“久食伤肝损眼”,大蒜性热,能助火;味辛,剌激性强。肝有内火者如果食用,肝火会更旺,时间久了当然会造成损伤。
4脾虚腹泻患者
生大蒜的刺激性很强,平常少吃点可以促消化,但是如果患有非细菌性的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5重病者慎食
蒜属发物,所谓发物,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食用大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对患有重病或者正在服药的人来说,很可能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不但可能引发旧病,还可能使药物失效,或与药物产生连锁反应,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