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是西方传统的节日——感恩节。这天,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举家团聚,分享感恩的快乐。
说起感恩,你最先想到的是谁?父母?爱人?挚友?还是生命中的贵人?
学会感恩,不仅丰盈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更能让自己感受到共生共存的温暖。《生命时报》特邀亚洲积极心理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汪冰为你解读感恩的奥妙。
现代人不懂感恩吗
“不孝父母乃畜类,不爱国家是贼徒”。然而,在社会中,我们看到的是:
各地“扶跌倒老人”事件让爱心蒙受不白之冤;
在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弑师的惨剧;
在职场上,我们看到的是90后闪辞的背弃……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很多人都认为成功得益于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很少想到他人曾对自己的帮助,造成“人人为我,我为自己”的困境。
现在我们说的“感恩”是个舶来词,但中国古典文化对于感恩之情的歌颂与佳话早已有之:
“寸草春晖”吐露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无限感念,
“伯牙断琴”为报知音难觅的朋友之义,
“一饭千金”中韩信赠千金报答老妇人当年的一饭之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道尽诸葛亮对刘备当年“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情……
感恩精神深植于国人的文化基因中,可何以现代人如此避而不谈呢?
在人类社会初始,当人们吃不完的食物无处存放时,会选择与他人分享,这样等到自己没有食物时,别人就会把肉分给你。
但在现代社会“弱肉强食”的规则下,人人自危,这种“人情储蓄”被打破,竞争让一部分人不择手段,感恩更是被抛之脑后。
不仅如此,现在精英文化和个人奋斗被提升到无与伦比的高度,造成了很多人认为“我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我优秀、我能干,我没什么人可感谢的。”这一点,在独生子女一代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汪冰指出,一些子女不懂感恩,实质上是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培养他们感恩的习惯。当一个孩子从小就知道别人的爱和帮助是不需要任何回馈就能得到的时候,“不知感恩”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强调回报就变味了
近年来,“感恩”一再被提起:
2010年,重庆一校长当着1200名师生面前给母亲洗脚;
2011年,江西一小学500多名学生同时给母亲洗脚;
同年母亲节,台湾东屏3500人一同为妈妈洗脚,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感恩父母似乎就只能“洗脚”,变成了一种道德作秀。汪冰说,这种流于形式的感恩和过于说教式的作秀充满着教化意味,这让感恩成为一种形式上的强迫。
实质上,感恩是一种发自内心、自然流淌的情感。汪冰说,感恩不能强迫和绑架,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比如从小就在父母打骂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你让他去感恩父母,就是一种道德绑架。
因此,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不同,感恩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不能勉强。
不仅如此,感恩更不能是施恩者单方面的强迫。汪冰认为,如果施恩者一味强调对方报恩的话,就是一种交易和控制,让受恩者的尊严蒙羞,甚至让受恩者“报恩”压力过大而干脆逃避。
当受恩者接受别人太多的恩情而还不起的时候,施恩者无疑站在了道德优越感的一方,受恩者就会在人际交往中存在劣势,在对方面前永远抬不起头。
因此,施恩者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不能存在功利心,要把“助人”本身当作最好的回报。
对于受恩者,感恩的方式有多种途径,没必要非得洗脚以谢父母恩,更没必要强迫受资助的大学生一定回到农村支教。
对于受恩者而言,感恩有两个标准:第一,你能给什么?第二,施恩者看重的是什么?不要一味地要求回报,这会让“感恩”变得太过于局限,成为“两个人的事情”。
感恩的方式有很多,当这个社会对于感恩有多元化的理解的时候,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流于形式的感恩秀了。
付出本身就是得到
感恩,是一个能打动人心的词。《感恩与幸福》一书的作者麦克尔?麦卡洛说:“感恩不仅能让此时的你感觉良好,也会增加未来感觉良好的可能性。”感恩让人受益良多:
感恩带来积极与快乐
研究显示,感恩能减少人们盲目攀比,让人更为真诚地欣赏别人和自己。有感恩之情的青少年其快乐程度会提升17%,对未来也抱有更强烈的期待感。
感恩能减少身体疾病
有研究表明,持有感恩心态的人会对自己的健康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他们定期去医院体检,锻炼较多,有更少的身体疼痛,免疫系统功能更为强健。
感恩利于人际和谐,促进事业发展
对职场领域的研究发现,感恩能让人成为一个更好的朋友、伴侣和团队合作伙伴,还能让人成为一名更有效率的管理者,建立更为强大的社会关系网,更能达成目标,改善决策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
当一个人心存感恩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这时人们愿意付出,当一个人愿意付出时,就更可能得到,感恩会让人进入一个更加正面的生命循环。
这样感恩,更温暖
爱心和感恩就像接力棒,当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那一棒拼劲全力,生活就会发生大改变。
写感恩日记
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每天写感恩日记能有效改善人的心态。坚持每天写3件值得感恩的事情,一边写一边想细节。这样坚持6个月,孤独和抑郁会减少。
表达你的感恩
感恩不一定要用语言,但一定要让对方知道你对他的感谢。
在对方遇到困难时,施以援手;在对方生日时,送一个小礼物;说一句赞美的话,给一个拥抱……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你按需分配,在不同人的情感银行储蓄。
感恩“小确幸”
感恩并不是感谢多么重要而伟大的事情,很多时候,感恩是对生活中一些确定的、微小事情的感谢,年轻人称之为“小确幸”。
比如,感恩一个温暖而舒适的午后小憩,感恩外出路上陌生人的指路,感恩自己今天发现了一种美食……这些令人感动的小事,常常能够持久地温暖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