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N/A

  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的“茹淡论”中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讲述了这样一个话题:从自然五谷中摄取营养,不要吃过度烹饪的食物。

  先看原文:“或问:《内经》谓: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曰:地食人以五味。古者年五十食肉,子今年迈七十矣,尽却盐醯,岂中道乎?何子之神茂而色泽也?”

  问的是:人在自然界生存,需要饮食物(五味)来果腹,如果精气不足的话就需要补益,年过半百就应该吃肉来补充虚弱了。

  你朱丹溪年过七十了,还不吃盐醋,怎么精神气色那么好?

  原文回答:“曰:味有出于天赋者,有成于人为者。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之补阴之功,此《内经》所谓味也;人之所为者,皆烹饪调和偏厚之味,有致疾伐命之毒,此吾子所疑之味也。

  今盐醯之却,非真茹淡者,大麦与栗之咸,粳米、山药之甘,葱、薤之辛之类,皆味也,子以为淡乎?安于冲和之味者,心之收,火之降也;以偏厚之味为安者,欲之纵,火之胜也,何疑之有?

  《内经》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非天赋之味乎?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非人为之味乎?圣人防民之具,于是为备。凡人饥则必食,彼粳米甘而淡者,土之德也,物之属阴而最补者也,惟可与菜同进。《经》以菜为充者,恐于饥时顿食,或虑过多,因致胃损,故以菜助其充足,取其疏通而易化,此天地生物之仁也。

  《论语》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传》曰:宾主终日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祸……《内经》谓,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天之由也。彼安于厚味者,未之思尔。”

  回答的意思是:味,有《内经》中说的味,出于天赋,如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养阴补虚的功用。

  味,还有人为的,即烹饪调和做出来的味道,味道虽好,但却是有害于健康的。

  我丹溪虽然不吃盐醋,并不是真正做到了淡食。你看,大麦、栗子味咸,粳米、山药味甘,葱、薤味辛,都是味,你还说我淡吗?

  这些自然之味,淡泊平和,不会上火;如果是烹饪出来的味,虽享口福,必然导致火热内生。

  《黄帝内经》中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这正是天赋的冲和之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这“味”难道不是来自人工烹饪?

  饮食物要以主食为主,粳米甘而淡,最能养胃益阴,但应以菜下饭。吃了菜能防止饥饿时多吃损伤胃,又能疏通帮助消化。

  至于肉则是不宜多吃的,“不使胜食气”;酒只宜品尝,宴请时喝,还要“终日百拜,而酒三行,以避酒祸”。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