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在手术过程发现有癌细胞转移的趋势,或是某些患者已失去手术切除癌瘤的机会,此时,放射疗法、化学药物治疗就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然而,放化疗抗癌有效,但“毒素”对人体的损伤是严重的,象兵书上所说:“敌我不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其次,有的癌症放化疗本身并不敏感,效果有限,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成为医学家思考的共同点。国内学术界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发现中医药的配合可以协助解决这些难题。总的来说,中医药配合应用的优势有三个方面,一是减毒,二是增效,三是保护机体。
其一,减毒。
已经知道,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可以“毒杀”癌细胞,但正常细胞同时受累;放疗的射线会破坏健康的组织,使之产生“热性杀伤物质,热可化火,火毒逼迫,血肉腐败”;此外在放化疗过程中,死亡的癌细胞自身又会产生大量毒素,“致敏、致热、致炎”,使正常组织进一步受损,功能活动受到干扰而紊乱。因此,放化疗过程的减毒显得非常重要。具有清热解毒淡渗利湿及凉血活血的中药在这方面有独特的功效。鱼腥草、白毛藤、连翘、薏苡仁、土茯苓、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旱莲草等均属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清利小便且有不同程度凉血活血的作用,使热毒加快从“清利”中加以以排泄。
其次,增效。
从病理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放化疗对于癌瘤有很大杀伤力,然而一些病例疗效却不敏感或是治疗失败,究其原因,可能是癌肿压迫或“癌毒造成高凝状态”,使癌肿周围组织微循环瘀滞,癌细胞处在低氧状态之中,因此对放射线不敏感,或抗癌药物和机体免疫淋巴细胞因血液瘀滞不能充分到达病所。为此,寻找中药的活血化瘀和清热解毒与补益阴阳气血等药结合起来使用,改变了这种不利的病理局面,使放化疗达到增效的目的。然而这种的用药形式仍需有西医病理的支持,在没有“瘀毒虚”表现的无证可辨情况下的中药配合治疗形式。此时地龙干、丹参、川芎、当归、赤芍、莪术、黄芪、紫草等均属可选用的药物。
三,保护机体。
放化疗能杀伤癌细胞,同时杀伤正常机体组织,因此放化疗过程如何保护机体,也是治疗恶性肿瘤过程的一大课题。中医药的配合,在这方面也有它的优势:
第一、保护胃肠道粘膜。放疗最常见的毒副作用是损伤粘膜,使之糜烂,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肠炎,造成疼痛及胃肠道出血;此外,化疗药对胃粘膜的刺激,造成胃肠分泌异常,出现恶心、呕吐、流涎、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秘。这是“毒素”损伤脾胃,使之脾虚湿困,湿郁化热,陈宝树主任常用的青白藕粉糊的对症与香砂六君汤、甘草泻心汤辨证施治,均属于有效处方。
第二、保护骨髓造血系统。化疗过程,“药毒”对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甚至全血减少,西药“升白剂”有效,多用几次后患者往往会感到全身骨骼疼痛,很多病例因此而不得不停止化疗进程。中医在化疗前预早予以补肾壮骨生血之药,如补骨脂、骨碎补、菟丝子、熟地、制首乌、女贞子、当归、鸡血藤、胡桃、黄芪等,配减毒之品使用,虽不能至善至美,但疗效是肯定的。
第三、保护脏器组织。化疗药对脏器组织损害也是经常发生的,如中毒性心肌炎,末梢神经炎、肝肾功能受损、皮炎脱发、指甲色素沉着变色等等。出现这些病变,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形式,寻找个体差异,因人因病因症,多采用补肾、补脾、温阳、滋阴诸法,肯定可以减轻脏器组织受损。
第四、保护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指细胞免疫(T细胞、K细胞、NK细胞等),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而放化疗过程的免疫抵制一般属于中医“虚劳”状态,现代医学检查可查到免疫指数的下降,造成自身消灭癌细胞能力减退,但免疫低下的全身反应证候有时并不明显。因此讲化疗是“双刃剑”,杀伤敌人同时,又压抑了自身抗癌能力,“消灭最后一个癌细胞,造成玉石俱焚,癌细胞与病人同归于尽”,这是惨痛的教训。
中医根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概念,据证采用扶正固本各种方药治疗,经有关实验后指出:黄芪、女贞、黄精、芍药等有明显促进正常人和癌症患者的淋巴增殖作用,可使低下的T淋巴细胞恢复到正常水平……这足以证明中药的“扶正培本”,使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