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中医刮痧带给你的神奇功效

  民间流传一句话:“背部经常刮,活到八十八。”

  一提到刮痧,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其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驱邪排毒的功效,但是不是经常刮痧就能活到88呢?

  调查发现,经常刮痧的人,最少的活到84,最大的活到103岁,而且经常刮痧的人还很少生病。

  刮痧能把这些黏积在血管壁上的垃圾和废物排出体外,可以说每刮一次痧,体内的毒素就会减少一部分,血液就得到了净化。

  清热除湿:膀胱经

  膀胱经:说起清热排湿来,有一条经络可谓是“主力军”,那就是膀胱经,它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经,还能调节腰腿的各种问题。

  方法:很简单,在家的话,找一把喝汤的小瓷勺就能代替刮痧板,再准备一点点橄榄油就可以。先把橄榄油涂在背上,能起到润滑的作用。然后握住勺柄,把勺子的边缘按在要刮的部位上,用点劲反复刮15~20遍即可。一般最常刮的部位是后背部脊椎的两旁,这里是肌肉最厚实的部位。膀胱经是向下走的,所以刮痧一般都是自上往下刮。刮的时候,要把整个后背分成上中下三段。先刮上段,然后是中段和下段,每一段都从左边刮起。另外,下午3点正是膀胱经值班的时间,选在这个时间去刺激它,效果会更好。

  膀胱经与肾经相表里。人一老往往会情绪低落、精神不好、记忆力下降,这跟肾气不足有关。常刮膀胱经也能刮出好心情。

  精神不振:百会+太阳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方法:头部刮痧有三种方法,第一,把梳子由前发际从前向后梳,毛泽东就是这样刮的,早晨一梳脑子就清醒了;第二,由头正中间,向各个方向刮,以百会为中心,全头放松刮;第三,头正中向前刮,头正中向后刮,头两侧太阳穴向后刮。促进头部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有利增强记忆力。

  提示:没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轻。

  颈肩疼痛:风池+肩井

  风池穴: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头一低脑后的两个坑就是这个穴位;肩井穴: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高处。

  方法:风池从上向下贴着皮肤刮,一直刮到肩井,然后沿着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没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用手腕调整角度,前臂做移动,带动刮痧板刮拭。

  咳嗽气喘:天突+膻中

  天突穴:颈前正中线,胸骨中央凹陷处。膻中穴:胸部正中两乳间。

  方法:沿正中一条线,由上向下刮。也可顺着肋间隙刮,用棱角侧着由里向外刮,一般刮十次到二十次,刮得胸部有点潮红就可以了。

  提示:乳头乳晕及乳部不明原因肿块禁刮。

  消化不好:中脘+天枢

  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指宽。天枢穴:脐中旁开2指宽。

  方法:腹部肌肉走形是由上向下,血管也是这样走,有人为了减肥由里向外刮,越刮肉越松,腹部的刮拭也应由上向下。

  提示:排便功能差就在肚脐以下刮,有些女同志痛经也刮下腹部。

  补血养肝:血海+三阴交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盖住膝盖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张开,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4指。

  方法:由下肢内侧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阴交穴,由上至下,中间不宜停顿,一次刮完,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形成为止。常刮三阴交能够起到补血养肝的目的。

  刮痧的三大养生作用

  1

  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2

  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3

  舒筋通络:

  肌肉紧张和疼痛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中医典藉《黄帝内经》中说到:

  “五脏六腑出于背者,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

  故此当脏腑发生病变时,首先在相关的“后门”背俞穴上出现各种呼之欲出的异常反应点,如痛点、敏感点、皮疹、结节等。

  临床上,通过走罐、刮痧等的方式,通过“后门”帮人体把脏腑内蕴积的积热炎症废物清理出去,以保证脏腑经络的正常运行。

  故前人讲“背部经常刮,活到八十八”是有道理的。各位中医爱好者们,不防多刮刮背哦!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