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单穴治疗急性胃炎(后附精彩验案)

  针对急性胃炎,中西医治疗方法和药物甚多,如何快速解除患者的痛苦,应选择单穴针刺,尤其是承浆穴、内关穴和外关穴,其治疗效果,是其他药物和疗法不能代替的。

  急性胃炎,是指上腹胃脘急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病证。本病多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或情志不遂导致胃失和降所致。属中医“胃脘痛”之范畴。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或十二指肠球炎,胃癌等引起的疼痛,都属于急性胃脘痛的治疗范围。

  临床胃脘疼痛,由于病因、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一。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理论,分别采取散寒、泄热、消食、理气、祛瘀之法,使腑气通畅,疼痛自止。

  【辨证要点】

  寒邪犯胃外感寒邪,胃脘疼痛,紧缩拒按,遇热则轻,遇冷则重,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肝气犯胃情志不遂,两肋胀满,饭后闷胀,呃逆反酸,纳减乏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饮食停滞饮食不节,饥饱不均,胃脘胀满,胀疼不已,恶心欲吐,口腔异味,大便秘结,呃逆反酸,舌质淡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气滞血瘀胃脘胀痛,善叹息,呃逆反酸,两肋胀满,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涩细。

  【治疗要点】

  治则温中散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消食,通便泄腑,行气止痛。

  取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

  单穴取穴

  第一穴:承浆穴,适用于饮食停滞,寒邪犯胃证型。

  第二穴:内关穴,适用于肝气犯胃,气滞血瘀证型。

  第三穴:外关穴,适用于饮食不节,痰湿阻遏,情志所伤证型。

  【操作方法】

  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

  承浆穴:让患者取坐位,头部后仰,下嘴唇中点与下颏骨之间连线中点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次,每日治疗1次,轻者7天为1疗程,重者10天为1疗程。

  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两筋之间。皮肤常规消毒,用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捻转。5分钟捻转1次,捻转3次,轻者5天为1疗程,重者10天为1疗程。

  外关穴: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直刺约1寸,得气后,用提插捻转强刺激,使针感下行手指。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每10分钟左右捻转1次,以增强针感,捻转3至5次,每日治疗1次。轻者5次为1疗程,重者7次为1疗程,并可1日治疗2~3次。

  验案分享

  验案1:急性胃炎(瘀血阻络)取承浆

  李某,女,37岁,2008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胃痛5小时。5小时前,因吃鲜枣过量,引起胃脘胀痛,部位固定,压痛明显。无呕吐,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证属:为鲜枣过量,停滞胃脘,不通则痛。治宜通降胃腑,行气止痛,取承浆穴针刺。

  操作方法:令患者坐位或平卧位,承浆穴处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3寸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酸胀麻感得气后,用泻法强刺激捻转约2分钟,疼痛减轻2/3,后改为平补平泻法捻转,约1分钟,疼痛即刻缓解。每10分钟捻转1次,留针30分钟左右,针1次后随访,一直未反复。

  按:治疗急性胃炎,缓解止痛,针法是治疗急症取得疗效的关键。本案上腹疼痛,初用泻法,祛实邪,仍有疼痛未除,后改为平补平泻,疼痛即刻消失。由此可知,用泻法强刺激捻转,久泻为虚,故初期用泻法止痛不彻底。平补平泻,虚实兼顾,邪去痛除,病自愈。

  验案2:急性胃炎(气滞血瘀)取内关

  杨某,女,42岁,农民,2008年11月14日初诊。

  主诉:胃脘疼痛2天。2天来,因饮食不节,活动不协调,胃脘疼痛,饭前饭后均有疼痛不适。来诊时,仍有胀满、咳嗽、喘气,饮食尚可,两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证属:此为胃脘气滞血瘀作痛,选内关穴针刺。

  操作方法:令患者坐位,前臂平放在桌面,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1寸半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得气后,用泻法捻转,约30秒后,胃脘疼痛即可消失,每15分钟捻转1次,留针60分钟,针后随访,仅针刺1次,一直未反复。

  按: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对胸闷、胃脘疼痛、呕吐等有治疗作用。本案胃脘疼痛,咳嗽、喘气加重,针后1次,未再复发,说明内关穴对胃脘气滞血瘀作痛,具有宽胸利气,通利三焦,行气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因此,本案治疗效果显著。对气滞血瘀引起的胃脘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验案3:慢性胃炎急性发作(肝胃不和、瘀血阻络)选承浆

  智某,69岁,退休干部,2008年12月1日初诊。

  主诉:上腹胃脘胀痛2天。2天前,因饮食不节,加情志不遂,引起上腹胃脘胀痛,呃逆不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四肢乏力,心烦易躁,饮食减少。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舌质淡红,舌苔微黄,脉细弦,右关大。

  证属:此为肝胃不和,湿热内蕴,瘀血阻络。选承浆穴针刺。

  操作方法:令患者坐位,略仰头,承浆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8号2寸半不锈钢毫针平刺承浆穴,得气后,用泻法中度刺激捻转,1~2分钟,胃脘胀疼消失,余症减轻。留针60分钟,每15分钟捻转1次,每日1次,连针3次,随访3个月未反复。

  按:本案慢性胃炎复发,胃脘胀痛,口干口苦,便秘,饮食减少,心烦急躁,胃脘郁热,升降失调所致。用单穴针刺承浆穴,用泻法捻转获愈,说明承浆穴具有降逆和胃,清热化瘀,行气止痛之功,对慢性胃炎复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验案4:急性胃炎(食滞肠胃)选外关

  张某,女,56岁,干部,2011年5月4日初诊。

  主诉:脘腹疼痛2天。2天前,因酒场较多,饮食不节,频于劳累,出现脘腹疼痛,伴有脘腹胀满,呃逆频多,恶心呕吐,饮食减少,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滑。

  证属:食滞肠胃,治宜通利三焦,降逆和胃,选外关穴针刺。

  操作方法:外关穴,皮肤常规消毒,用2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外关穴,用泻法提插捻转,约1分钟,胃脘疼痛即刻消失,腹胀缓解,每10分钟捻转1次,捻转3次,每日治疗1次。第2天复诊,胃脘疼痛未再反复,余症消失。

  验案5:急性胃肠炎(食滞胃肠、湿热下注)选胃俞

  渠某,男,24岁,工程师,2011年7月28日初诊。

  主诉:上吐下泻1天。因饮食不节,夜间先胃脘疼痛,恶心呕吐、腹胀,接着腹泻,水样便达五、六次。下腹痛,有坠感,未发热。医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输液治疗未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

  证属:食滞胃肠,湿热下注,治宜消食化积,清热利湿,选胃俞穴挑刺治疗。

  操作方法:皮肤常规消毒,胃俞穴右侧,用三棱针刺入胃俞穴,并挑刺肌肉纤维数根,用消毒棉球擦净血迹,外敷云南白药创可贴固定,挑刺后,腹痛腹泻、呕吐即消失,仅挑刺治疗1次,一直未反复,未加其他治疗。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
中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