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百科
首页
诗词
解梦
成语
中医
养生
历史
测名
中医常识

学会察颜观色,秒变“老中医”(二)

  很多有经验的中医,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对方哪里不舒服,这是怎么做到的?其实,这并不神秘,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相由心生”!

  当身体产生一些变化时,会在脸上呈现出对应的特征。细心观察脸部的变化,就能找到一些疾病的蛛丝马迹,及时调养,就能保健养生、防止疾病的发展。《学会察颜观色,秒变“老中医”》教大家根据面色判断身体状态,每次只介绍一种情况,简单易学,欢迎大家分享!

  鼻头暗淡、脸色黄——脾胃不和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证。

  中医认为脾胃是营养的来源,如脾胃虚弱,便没有足够的营养滋润面部,从而出现黄色。

  脾胃虚弱的表现是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长期腹泻或便溏。如不注意,还会发展为体型消瘦或虚胖,甚至诱发黄疸。一些皮肤病,如痤疮、黄褐斑、湿疹、皮肤瘙痒等也可能是脾胃不和引发的。

  除了脸色,脾胃功能不好还会体现在鼻嘴唇舌上。

  鼻翼淡白,是胃气虚弱、消化功能减退的征兆;

  鼻翼淡红、干燥,是胃津液不足的表现;

  鼻翼红赤,是胃火亢盛的征象;

  嘴唇周围黄白无毛的部位被称为唇四白,如果唇四白不明显或特别干黄,脾胃功能肯定不好;

  嘴唇发暗、皱褶,意味着脾胃功能减弱;

  嘴角破裂说明脾胃疲劳引发内热,吃饭时就要细嚼慢咽,减轻脾胃的消化压力;

  舌苔太厚,是胃肠功能不良或饮食过量的表现。

  脾胃不好,如何保养

  保养脾胃的第一步是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胃不好的人要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用冷水冲澡。早晨空腹喝杯温开水,可清胃;用蜂蜜兑水,再滴入两滴香油饮用,可养胃。另外,茯苓粥、薏米粥、藕粉都能养胃。

 

大家都在看的中医常识